--------------------------------------------------------------------------------
新课改之我见
大家知道,刚刚入学的孩子,在幼儿园中是和歌、舞、画、游戏一起成长的。他们非常习惯于幼儿园的游戏方式,老师和蔼可亲,学习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可以一边歌唱,一边跳舞,一边画画。他们好动、好奇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最长时间为15-20分钟。而上学后的课堂形式使学生的活力受到了限制,学生一下子不能很快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他们审美体验的渠道遭到限制甚至阻断,审美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审美情趣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产生了不良影响。
拿音乐课来说吧,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课程结构固定,管理模式统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新鲜感,并且专业性要求较高,象节奏、节拍、速度、歌曲旋律的灵活性都比改革后的繁琐、偏难,往往为了解决乐理知识,就要花费大半节课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又要进行课本中歌曲的学习,学生忙于应付,老师疲于讲授,课堂气氛沉闷,形象感差,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实践相对较少,结果达不到预期目的。周而复始,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减弱了,一部分同学因为学不好枯燥的乐理知识而产生自卑情绪,对音乐课有恐惧感,不喜欢上音乐课。
再拿美术课来讲,也是结构固定,管理模式统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新鲜感,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难度大,往往为了培养各级各类比赛人才,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许多学生非但没有能够形成对艺术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连课堂上费劲气力教授的那些知识技能,也所剩无几,更谈不上在精神上能够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课改以后,《艺术》教材编写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艺术》教材按照《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鲜明的人文性和广泛的综合性,重视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方法,将感知、创作与反思贯通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在目标定位上,艺术课程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艺术课程要运用感人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其次,在课程设计上,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立足点的变化,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
第三,在学习内容上,提出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为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要改变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
第四,在教学方式上,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最后,在课程的评价上,由过去强调计划考试甄别、比赛获奖选拔的评价方式,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针对课改前遇到的种种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做了大胆的尝试:例如一年级“我们的动物朋友”艺术课,开始,执教老师把走的、跑的、站的、飞的等各具形态的小动物画像贴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接着,教师播放小动物叫声各异的录音,请小朋友们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感受声音的长短、强弱、音色的变化。在学生认识小动物说话的声音后,分解教材难度,教师抓住小动物的典型形态特点和学生一起感受它,主讲人活灵活现的表演,使同学们浮想联翩。小动物们游戏的图画在他们的脑子里已具雏形。既而,教师再接录音机,一曲动物叫声的欢快旋律划破了教室的静谧,学生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和着旋律,踏着节奏,挥动两手,模仿着各种动物的动作。当学生安定下来,教师又引导他们观察另一幅大森林被破坏的图画,并加一段“大森林动物朋友们”的故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思想。随着教师动情地诉说,小动物的命运和孩子们的心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为大森林和小动物的生存而担忧,互相探讨着动物们现在会怎样,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同一个心愿:为小动物朋友们安一个家。同学们尽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用泥塑的、有用绘画的、有用剪纸的、有讲故事的、有模仿小动物悲伤的话语声的。至此,学生们在情感的激发下,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向智慧转化,自己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和理解,从而接触到了艺术的本质。
又如,一年级一节《月亮和星星》为课题的艺术课,歌唱儿童歌曲《小小的船》。这支歌情调纯朴,尽管音域不宽,但旋律优美,歌词琅琅上口,富于浓厚的摇篮曲风格。教师教授时,把预先绘制好的夜空风情画贴在黑板上,使画中的远山、草坪、月亮和在星际间畅游的儿童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向学生简单的介绍夜空天象变化后,作了范唱。刹时,学生犹置身于天象上的儿童,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接着,教师又启发学生根据绘画的意境和歌词展开想象:一轮弯月由东升起,挂在深蓝的夜空,微风轻轻摇动着小船;远处群星在闪耀,近处儿童在歌唱。正当同学们沉醉于美好意境中时,老师情不自禁的唱起“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于是,全体同学也情不自禁的齐声和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有些学生还随着音乐晃动起来,一时间,学生的创作和想象才能得到了发挥。在欢乐的气氛中,一位学生指出黑板上那幅画仍未完全体现《小小的船》所蕴含的意境,并要求老师批准他到黑板上作画。果然,他的想象丰富多了:小溪、泉水、草坪、小动物,还有一群小朋友和站在小小的船里呼喊着“快来呀”的小妹妹,情景交融,令人神往。
通过教学实践和思索,我们越来越感到课改后的艺术教育对学生对教师都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它为我们培养21世纪的人才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更为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我们愿意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探索总结,为新课程的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