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断吸取不同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的。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就开始重视个性发展和个体的智慧,尊重儿童 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主义教育家主张让儿童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力、求知欲、 创造力并积累学习经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更加关注儿 童,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儿童中心论”、实验“活动课程”。以瑞士皮亚杰 和美国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观真正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为综合性学习奠 定了心理学基础。他们认为学生的主体认知结构和建构过程不能简单的靠教师教,而要通过 学生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因此提出了“发现学习”。 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把个体的主体意识推到极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受 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 创造性能力的理论基础。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一起探索其 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道的过 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 在 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 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在注重教 育理念的突破的同时,都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试图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体现新的教 育理念。美国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策略,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 )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这两种 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理念、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 健全发展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另外,一些国家开设综合学习课,旨在使学 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各个国家的课程结构来看,综合课程或实践课程是力图实现所有课程的整合。其目标是培 养个性健全的人,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 人的本性。概括起来,综合性学习体现这样的一些理念。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积极的、有意 义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创造潜力、探究意识和求知欲在综合性 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被激发。综合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科学的认知方式 和策略,更注重学生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之所以在语文课程中设计综合性学习,是因为仅仅强调学科或课程之间的整合还不够,语文 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内部也必须加强整合,从而更加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 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相比具有自己的特色。从理论发展来说,不但 要吸收外来教育理念的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发扬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理论的精华,并且适 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目前,人们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较为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语文综合性学 习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下面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较有代表性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 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 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②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一般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 式,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教学 活动中渗透运用。二是指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主要是采取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进行的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开放的情境下多渠道 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专题的研习活动,一种项目学习活动。 ” ③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 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 态度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④
在此基础上,有人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了这样的界定。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探究学习为基础,吸收历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的 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包括学习方式、课程形态与课程构造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 自我体验、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前提,形成语文素养,最终达到人格的健全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包含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 以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做这样的概括,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 调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 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稿)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学段都有要求。为了进一步明确语 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进行认识和分析。
首先,语文综合性学习重整合。综合性、整体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语文素养是语 文学科的整体性在教育中的体现。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 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 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某种技能或某门具体的 知识,关键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批判、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语文 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 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
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应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 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促 进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 理解和掌握,具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另外,语文综合性学习重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语文实践中,在语文实 践过程中,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同时会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 ,发现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最后,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全员参与。教育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语文综合 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形成 和发展语文素养。全员参与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 要了解合作伙伴的个性,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之间要尊重、理解以及宽容,表达自己的想 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不但要自始至终贯穿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而且要渗透语文学习的全 部。阅读中强调综合性学习,写作中强调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也强调综合性学习,同时 ,还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 展。在具体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以下作法可供参考。
一、师生共同合作确定学习主题。教与学是互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经验、条件、能力等选定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外的。 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可以自主展开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 身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被调动起来后,就能倾注全部热情,兴 致勃勃,认真地进行学习。同样,学生如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积极开展研究,取 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既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 积极性,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所选择问题的价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与 督促。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 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有同时强调二者,他们的作用才 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也才会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
二、重视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的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 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 连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 过程和结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 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还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只要能够呈现学生的过程和结 果,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
三、注重总结、交流、分享。每次主题学习的过程或结束,不能将成果放置一边或束之高阁 ,还要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正确地认 识到自己的收获或存在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学习, 互通有无。大家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共同展示出来以互相分享。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与同 学们分享成果,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也 要敢于和勇于申辩。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尤其重要。在一个学期 的不同时段里,教师要求学生充当批评家或传记作家的角色,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进 步、已实现的目标以及在学习中所走过的弯路等等进行总结。通过这种反思和自省,一方面 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
注释:
① 胡兴宏《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中的操作问题》,《上海教育科研 》2001年8月。
② 黄炎真《“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原则》,《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8月。
③ 张肇丰《试论综合性学习》,《课程教材教法》 2000年第6期。
④ 奚定华《对研究性课程的几点思考》,《上海教育 》 199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