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变“被动”为“自主”。
以前的“要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时时处于被动状况,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如果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要有内在的动力支持,使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们尽力让学生主动质疑,积极释疑,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到每节课至少有25分钟是属于学生的,把学生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2、给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我们从学生主动发展出发,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感悟、体验。
3、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能自己感悟说出来的,我们不引导,不重教。如果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应及时鼓励或启发他们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探索。
4、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例如我上六年级上册《梅花魂》时,让学生谈对“梅花魂”的理解,有一个小组代表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能画一幅梅花图来表达我们的理解,行吗?”我连忙夸道:“嗯 ,主意很好,与众不同,了不起!”马上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能对那位旅居他乡的外公说几句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学习方式忙开了。
二、 合理组成合作群体,科学落实合作学习。
“合作”是一种师生一体,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们在尝试合作学习时抓住了两点:
1、合理组成群体。
刚开始尝试时,我们根据座位指定了合作学习小组,但很快出现了优生“滔滔不绝”,差生“不知所云,兴味索然”的现象。后来,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和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终于让所有孩子都有了锻炼的机会,都得到了自由 充分的发展。
2、 科学落实合作学习。
①生生互动。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我们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里有明确分工,他(她)们根据自己的专长,有的负责当主持,有的负责整理资料,有的负责调控小组内的不和谐现象…… ,我们教师适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对学生如何质疑,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作具体生动的指导。
②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而言,老师是良师,更要是益友。我常常也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如我执教《晏子使楚》(五年级下册)一文时,学完我让学生分小组比赛表演,加深对文中各人物的理解。我也加入到一小组中去,扮演某一角色,有意把学生没体会到的创新表演出来,把学生表演得最好的地方作一般表演,让学生通过评价我的表演来受到启发,激发他们勇于创新,让他们觉得老师也有不如他们需要向他们请教的地方。学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质量也不断提高。
三、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很多,下面我谈两种我最常用的吧。
1、观察和实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知识面不广,仅从书本上是很难体味到学知识的乐趣的,更谈不上探究了。我在教学中多次组织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爱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能在观察中领悟方法,受到启迪,如在学校分小组种些花草,在家里饲养一些小动物,让他们边观察边记录,逐渐养成勤观察善记录的好习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育资源也最丰富。校内校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学中,我常给学生提供一些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如组织系列主题活动,可以通过让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履行责任中受到语言表达的锻炼,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可以让学生融入大自然,在观察 、想象、感悟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中学会思考、学会审美;还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互相传递和交流有益的学习信息和读书心得;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等。
例如:五年级有一个小练笔是写春天,春天怎么写这个范围太广,看似容易下笔却难,学生易把最常见的燕子、青蛙 、绿柳 、桃花、小草、风儿一股老儿往文章中塞,不管生动与否,也不管详略是否得当。我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原野,走进大街,来到美丽的春天中亲自体验,让他们与明媚的春光零距离交谈,果然源源不断的精词妙句从他们口中流出,他们发现了坐在教室里没有发现的“春天”。
2、质疑创新是探究学习的灵魂。在学习活动中,我常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在维护差生自尊心,肯定差生优点的同时,分层次逐步提高学生质疑质量。鼓励学生从多种形式 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的一丁点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
我们力争让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掌握学语文的规律,真正走向学语文 、用语文的广阔而丰厚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