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始于1995年,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学校共12所。1998年到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委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评估组先后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逸夫实验小学、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胜利小学、巴彦淖尔盟临河市第一小学、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小学等4所实验学校进行了阶段性评估。评估的结果表明,这项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不少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深有体会地说,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不仅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一
为什么要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验?简单地讲,就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探索一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路子。
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和近年来语言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的语言实践,特别是读和写的实践。语言实践的力度不够,语言积累的数量不足,要想提高语文能力是不可能的。而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大多被教师的分析、讲解所占用,课外读写的诸多渠道,又被视为可有可无而排斥于语文教学的范围之外。试想,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很少有读写的机会,课外又基本上不读不写,提高语文能力从何谈起?
语文是普通教育的一门学科,它和其他学科一样,在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担负着自己独特的任务。但是,不能不看到,语文学科同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密切关系。所以,语文教学活动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这个小天地里,既不可能使学生的语言得到理想的发展,更不可能发挥语文学科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巨大作用。
关于上述问题的思考,发端于80年代,历经十多年,认识逐步深化、定型,终于90年代初期,提出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构想。
二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构想由一个目标、一个基本框架和四个结合组成。
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能够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体系。
基本框架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是:(1)更新教学观念;(2)改革课堂教学;(3)强化语文活动;(4)优化语文环境;(5)改革考查办法。这五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是:更新教学观念,是小语整体改革的思想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改革无从谈起。改革课堂教学,是小语整体改革的核心部分,或称为主干部分。强化语文活动和优化语文环境,是小语整体改革的两根重要支柱,它们在这项改革中的地位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改革考查和评估办法,既是小语整体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语整体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
这个框架的基本含义是: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思想,建立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开放型的教学体系。这个新的教学体系,要求改变语文教学的封闭局面,实行四个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三
更新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思想基础。更新教学观念,涉及一般教学观念和语文教学观念两个方面的内容。
就一般教学观念而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变应试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观念,变面向少数的观念为面向全体的观念,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
就语文教学观念而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变把语文教学同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为“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变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语文知识教学的观念为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为主要手段的观念。语文教学,当然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但学习这些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语文能力。必须明确,语文这门学科不是一门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学科。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
变把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相割裂的观念为文道统一的语文观。语文教学的过程,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辩证运行,语言和思想相统一,语言和情感和谐交融的过程。
四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主体部分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是构建一个可以在大范围内推广的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坚持“五个突出”: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突出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中,为了便于教师操作,我们把“五个突出”归纳简化,概括为三个要点。这三个要点是:以培养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语感训练为中心;以学生的读、背、说、写、思为主要活动方式。
为了落实这三个要点,我们要求做到三个“必须”:1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把学生真正置于课堂教学主体的位置上。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的全过程。2必须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1)激发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兴趣;(2)指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方法;(3)解除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中的疑难;(4)评价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结果。3必须正确理解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含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本来的意思是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
五
强化语文活动和优化语文环境,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有别于其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强化语文活动的目的是加大学生语言实践的力度,使学生在语文课本、课堂之外,有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
强化语文活动的主要措施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早在1993年,自治区教育厅就要求在小学语文课时内每周拿出一节课进行课外阅读和课外阅读指导。实验初期,1996年,我们借鉴烟台的经验,要求实验学校三年级以上每周增加1—2节,名曰“课外阅读”。之后,我们又打通课内外的界线,把语文课时一分为三:一部分时间用于教读课(主要指导学生读课本);一部分时间用于作文课(主要做课本规定的作文练习);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课时用于自读课(自读分必读和选读两种,必读主要读自读课本,选读实际上就是课外阅读)。这样,大体可以保证小学阶段二百万字左右的课外阅读量。加上纯粹的课外阅读,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三、四百万字是可能的。(2)加大学生的写作量。实验班要求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和练笔,课外练笔包括每周至少写两则日记,写1—2篇读书笔记,每月办一期手抄报,以及跟其他学科、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写作练习,小学阶段大体可达到15万字左右的课外写作量。(3)增加说话练习的机会。实验班从一年级开始,在每节语文课时内安排3—5分钟的说话练习,要求主要从课外阅读中选取内容,全班学生依次轮流,一个不落。(4)要定期开展班级、年级、学校的演讲会、故事会、朗诵比赛、作文比赛。(5)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如书法组、朗诵组、写作组、墙报组、小记者组等。
优化语文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语文环境的熏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
优化语文环境的主要措施是:(1)创设良好的教学语言环境、班级语言环境和校园语言环境。要求各科教学、教室布置、校园环境等语言规范,写字规范,充分发挥生活环境对学生语言的影响。(2)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生活语言、影视语言及其他媒体语言的精华,抵制生活语言、影视语言和其他媒体语言的糟粕。(3)充分利用广阔的语言环境开展活动,并有意识地借助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
六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语文成绩考查改革,有以下几个要点:
1减少考试次数,加强平时考查。
取消期中考试和单元测试,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除对实验的评估验收外,不参加任何一级的统考统测。
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考查。课内的朗读、背诵、口述、作文、作业等,课外的日记、读书笔记、手抄报、课内三分钟说话以及课外阅读情况,均可纳入平时考查的范围。
2简化考试内容,着重考查能力。
每学期的期末书面考试,一般只考四项内容:(1)识字(一般用听写的方式考查)。(2)写字(一般用抄写的方式考查)。(3)阅读(可从两方面考。一考阅读积累的情况,主要通过默写、填空考查;二考阅读能力,主要要求阅读一段话或一篇短文后,能大体讲出主要意思。(4)作文。
3用等级制取代百分制,并坚决摒弃以一次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学水平,从而决定对师生奖惩的唯一或主要依据的做法。
七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验虽然仅仅进行了四年,但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从自治区教委组织的评估组对3所实验学校实验3年或近4年的学生进行语文能力测试的结果看,海拉尔胜利小学三年级作文平均分数比非实验班高出1062分,临河市第一小学五年级作文平均分数比非实验班高出1324分,临河市第一小学三年级的阅读平均分数比非实验班高出189分。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在现场命题、限在40分钟交卷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六七百字的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作文,部分学生竞写了1000多字。
1999年5月份,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编辑室莘乃珍、蔡玉琴、王贺玲、张德平等同志在赴内蒙古调研的过程中,顺便考察了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小学语文整改实验的情况。他们在考察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的语文能力赞不绝口。
第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量阅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学同生活密切结合,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所以,不少学校、学生家长反映,语文整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使孩子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变得越来越懂事。
大量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多种多样自主性的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增长了学生的才干;语文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实验学校普遍反映,实验班的孩子聪明、好学,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各科教师都愿意给实验班学生上课,实验班学生不仅语文学得好,各科成绩都不错。
由于这项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所以,这项实验已引起了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教委,各盟市、旗县教委领导在内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高度重视。1999年4月,自治区教委分管普教的副主任何成保同志亲自参加了对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小学的评估工作,并在充分肯定这项实验成果的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深化和推广这项实验提出了具体意见。兴安盟、伊克昭盟、包头市已要求所属旗县至少在一所学校开始进行小语整改实验,到目前为止,仅包头市已有32所小学开始了实验;乌兰浩特市、海拉尔市、临河市和乌海市海勃湾区已决定在全市(区)的所有学校推广这项实验。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小学是1997年开始搞这项实验的,这所学校仅仅进行了两年实验的两个毕业班,由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显著,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因此,乌海市第二中学在征得市教委和海勃湾区第一小学及家长的同意后,已决定将这两个班全部接收,继续在初中进行这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