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从小学生写论文,看语文研究性学习
          ★★★★
【字体:
从小学生写论文,看语文研究性学习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从小学生写论文,看语文研究性学习 


                 从小学生写论文,看语文研究性学习
                  213161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臧剑斌

    刚踏入教坛,就听说六年级学生需要撰写毕业论文。这对于刚完成此项艰巨任务的我而言似乎有些不可理解,这样做必要吗?经过一年多亲历教学,对此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的问题。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及科学知识的缺乏,尚处于直观形象认识为主,而且解决问题又是以好奇引发兴趣为主要动力的年龄阶段。但是,他们同时都好奇、好知、好探究,经常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发现或提出一些问题并作出简单的猜测和解释 。既然他们有这个特性,我们就应该顺应并指导他们主动收集并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去帮助或证明自己的假设,或根据别人的探究结果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语文学习中撰写论文就是一项极其有效的手段。
一、研究性学习的好处
 (一)、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大有裨益。
它首先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方式去收集资料,探寻答案,从而获取知识。这样的活动远胜于课堂上教师的灌输。其次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直至最终解决,使个体体验了成功,从小养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迷信、不盲从的习惯。此外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但了解了新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思维的灵感,从而产生新的见解与新的创造。
 (二)、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知识教学的相对枯燥,研究性学习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关注、理解与质疑。促就学生凡是遇到问题必须通过自己去调查、去观察、去发现,而后分析、比较,进行信息的筛选,最终总结成文,以论文的形式来展示其学习成果。在完成这项任务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其文字表达能力。如此一举三得的好事,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
(三)、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营造一个团结协作,友爱进取的群体氛围
当代的小学生都是从小独宠惯了,如何引导他们“学而乐群”一直是我们探究的。研究性学习以其共同的兴趣爱好常常能使一些同学聚合到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作用,谁也不甘落后。另一方面大家在相互交流、处理共享信息资源时,又会彼此融合对方的思维方式,在朝夕相处的合作过程中逐渐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虽说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思维上的碰撞与分歧,但争论过后,大家奔着同一个观点继续寻求完美的答案。当最后大伙的辛苦劳动成形并被认可时,每一位成员将会为之欣喜,并彼此祝贺叹服,从而营造了一种特殊合作互助,友善进取的群体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的导向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确实独具魅力,但是我们不能过于奢望小学生们能获得重大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引导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大的收获不是取得成果或获奖,而是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造就一个会思考、会学习的脑子。因此,我们不妨为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两个导向:
(一)、养成兴趣、强化意识
杨振宁曾说过:“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所以研究性学习首要任务是初步养成学生对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呈现的事物、现象以及周围出现的某些简单问题进行客观的、有条理、有依据的观察思考、猜想、推测、分析、比较,及尝试求证等科学研究的兴趣与意识,大致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懂得用客观态度与事实求是的方法去看待、处理一些日常的事件问题,并寻求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付诸实践、体验成功
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享受发现问题的欣喜与经过艰苦劳动后领悟真谛的自豪,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好处。这种积极美好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事件、现象及问题进行探究与解决的基本过程和要素。并采用合理的思想方法、策略手段来处理。大致学会如何多渠道地采集信息并且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理、辨析、归类和运用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俗一点说就是指导学生怎样选题、怎样搞调查研究、怎样写调查报告以及怎样总结成文。

三、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笔者认为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大致可选择以下几个角度:
  (一)结合课本中的选文,对原著进行探讨。因为小学阶段课本中的范文大部分是节选或改编的名家作品。如果孤立开来学习,由于缺乏了背景的铺陈,可能丧失原汁原味甚至与原著有所距离,所以引导学生去接触、研究原著,一方面可拓展文学视野,另一方面又可更好地理解文意。
  (二)对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与分析。例如,小学阶段战争题材的课文《飞夺泸定桥》、《丰碑》《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冀中的地道战》……把这些课文串联起来,更有助于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从而理解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身的崇高品质。
  (三)对某一名家作品的归类与探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众多的作品中感受作家写作、为文的“风格和气质”从而体会作家对文字意蕴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四)对课文中某些感兴趣的点进行拓展。例如在教学《马踏飞燕》时,学生对于千里马甚感兴趣,我们就此引导他们去查证,从古到今文学著作中所提及的千里宝马的名称极其特点,这同样是一个好的选题。
  (五)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所以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例如:(1)、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带公共场所调查广告、招牌用字的情况,做一份关于规范用字的报告。(2)、春节期间,发动学生去收集春联,并考证春联的起源及对不同场所不同用法的归类……如此一来,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还历练了语文的素养。
    总之,研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特点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把课堂习得的技能在实践中转化,同时又在实践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吐故纳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语文学习的素养。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