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教师要学会变
          ★★★★
【字体:
教师要学会变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变”字上下功夫。
孙悟空会72变,帮助师傅唐僧取到了真经,变形金刚正因其能“变”,而使孩子玩兴不减,爱不释手;我想教师会"变",一定有助于驾驭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育效果。
一、在自己观念上“变”
"观念"的东西是最根深蒂固的,它的一层不变,极大地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它的是新是旧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
实施素质教育问题,经过了十多年的实践,所以老是出现反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包括管理者)原有的"应试教育"思想。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快捷、实用、简便,对教育冲击极大,要求甚高。在整个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不用一种新的观念取代旧的观念,必将很难立足;不对已经积淀的教育思想作积极?quot;扬弃",终将会被淘汰。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全方位的。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就谈到"先前的文字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没有。"
鲁先生当时告诫像颜黎民等文学青年偏爱的不妥,七十年过去了,对我们有“偏教”思想的教师确实仍有警示。 
新的人才质的要求,新的育人方式、方法,的确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汲取,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以期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在师生关系上“变”
“罗森塔尔期待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进步是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分不开的,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则是师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的必然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对学生理应充满尊重、关心、信任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实现由爱老师到爱老师所教学科的情感迁移。
融洽这种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和他们之间构建:交互上的平等,交流上的民主,交往上的和谐。 
教师与学生,至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有利于教师彻底摈弃“师道尊严”的作怪而增强服务观,提高育人质量。就像一个教师不喜欢看到一个盛气凌人的领导管理自己一样,学生也不想总看到一个"总是正确"的老师。这种平等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相互间可以互为接受,对于老师来说更能"切好脉"、"诊准症"、"下好药"、"治好人"。所以课堂上有几声插话,可见学生在你课上至少存有轻松自由的心态。课堂下,身边总簇围着一些学生问这问那,游戏玩耍,或有几个有意无意的"顽皮"蹭你一下,你应该开心,其乐融融,可以观察他们,了解他们,掌握他们。学生远离自己了,教师岂不“孤独”?
三、在双边交流上“变”
双边交流主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前者要充分体现生的主体地位,后一种形式也不可偏废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交往中求变,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1、用“情”调控学生
①良好的情绪点燃他们
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常常是课堂的晴雨表,教与学的关系实际是师生对事物认识的情感交流,即使是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通过多钻研,让抽象的教学内容,甚至是枯燥的教学变得充实、生动。让学生易于接受,快乐接受。1998年,全国"情境教学"研讨教学课上,来自新疆的一位女青年教师,教学《葡萄沟》,她以新疆人特有的热情、细腻、奔放,"带"南京的小学生"享受葡萄沟",短短40分钟,孩子们载歌载舞,情出自然。
②丰富的情趣调动他们
大师启功在介绍教育家陈垣“上课须知”时,有这样一知:要疏通课堂气氛,你总在台上站着,学生总在台下听着,成了套子。成了套子的状况,要么是"满堂灌",让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效率低下;要么是"满堂问答",闹得个虚假的热闹,其实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教师应以充满情趣的语言把握好课堂张弛,甚至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诱发学生学习情绪。因为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最佳时间”就那么几分钟,更多的时候,还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来,写写、说说、演演、评评,体验情趣,表现情趣,增添情趣。 
③准确的情感感染他们
夏丐尊说:“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文章是人写的,再客观都带着作者的感情倾向;教材是人编的,总含有丰富的情愫。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真情带出学生的真情,用准确的情感感染学生。像《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荡气回肠的文章,如果就教材讲读,过于渲染沉痛,势必让学生悲从中来,难以完整或完全读下去,有可能导致课堂教学局面的失控。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今天的学生远离那个时代,对首都人民的如此表现莫名其妙,教师心情沉痛,神色凝重,而学生表现诧异。我采用先搜集总理故事读读,培育感情;再听听一组总理颂歌,渲染感情;然后再听哀乐配文,激发感染;最后朗诵一组诵诗,寄托怀念。用一系列过程让学生感受人民对总理的爱戴情怀,受感染,也受教育。 
2、用“例”引导学生
教材只是提供个例,它有更大的空间让教师发掘、发展。教师应多用生活实践中的实例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举一反三,才便于学生掌握,达到教学目的。最近播出的电视剧《日出东方》,表现建党初期,陈独秀、李达、毛泽东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中国的运用这一事实,就是生动范例。 
李达信奉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他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参本照据,结果为时任中央局书记的陈独秀所不接受;陈独秀信奉俄式社会主义,又与中国斗争的实情常常不适;毛泽东讲马克思主义,总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用身边的实例加以阐明,能让大家接受,连陈独秀也大加赏识。
教学也是如此。数学课上的公式定理的推导是一例到另一例的印证,再援引到浅显易懂的社会生活实际中,就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的事物,把数学关系变成一种思维模式,这就有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观念”。

3、用“疑”激发学生
我认为这是学生对前阶段学习内容兴趣逐渐趋平谈之时,由教师激出新兴趣的阶段。
有位教师在教学生数的整除之后,在新一课上,他告诉学生:有一组数字相除,人们至今没有算出它的结果,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如此一问,学生顿生兴趣,不服输的跟着老师算来算去,在这个过程中,师逐步明确关于循环和不循环小数授课的目的和任务。
四、教学方法上“变”
教学的方式、方法“变”,可以在具体教学内容上,如语文教学中变序法教学,将重点或难点或精彩章节,放至课的开始,其他内容由此展开,分别讲明。
也可以在组织教学的角色“变”。如数学上长度、重量单位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向社会学,社会上的售货员、营业员,甚至连卖蔬菜的老爷爷、老奶奶都是教员,让学生“实践出真知”。像语文课本中描写战争的课文可以直接向影视剧学,《晏子使楚》《我的“自白”书》一类文章,可以让学生自学、自演、自评。
还可以在教学手段上求“变”,信息社会先进的东西越来越多。当今的教师,虽然还没有告别“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时代,但所面临的课堂教学的困难愈来愈烈。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并已为人们所重视。
五、在评价手段上“变”
确实需要用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评价手段评价今天的学生,最好是一种既具“全景摄取”,又有“重点特写”的方法。
现在班主任写评语用“谈心式”,已经有了“变”,但这一“变”还只是开始,长此下去还有可能落入窠套。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地对学生作评价,与家长作沟通,更利于育好人,这种评价手段需要更加科学,简便易行,还有待再实践总结。
本文旨在说明教师应善“变”,才能真正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本文强调提出带情感的课堂教学。(邮编:225268)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