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美术论文 >> 资源正文
教师的理解是学生爱上学习的理由
        ★★★
【字体:
教师的理解是学生爱上学习的理由
作者:闻琴    资源来源:世南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3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用在战场上非常实用,用在教育上也颇有道理,就是教师只有了解自己,又了解学生才能实现成功的教育。

  平时周围经常会听到一些唠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琢磨了。有些家长还会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虎视眈眈地说,想当年你老爸老妈有多听自己父母亲的话……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其实不是您的孩子不听话,而是现在孩子生活在这个进步飞速的时代里,聪明得速度也越来越快了,他们拥有了解知识的各种渠道。当然学校是他们掌握知识的重要地方。作为这些孩子们的老师就更应该有责任了解他们了。

  小学生不是成人的雏形,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当生理和心理等科学尚未充分发展起来时,在一个很长时期中,人们都只是把儿童看作是一种“小大人”,并不认为他们与成人有什么质的差别,认识不到他们所特有的需要和发展的特点,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往往抹煞他们的特殊性,向他们提出与成人同等的要求和行为标准,会有些张冠李戴的感觉,不仅效果不然,还会抹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也习惯了扮演权威的角色,学生就像孙悟空一样再怎么灵活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一向以来,教师会认为听话的孩子最乖,古用借尺今用教鞭。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孩子们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国外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还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现如今的学生们已经不同往日了,也许很多老师自己小时候的那种老师讲学生一动不动地听的读书方式还残留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还想把这种教学方法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可惜这种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时代在进步,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我们的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地好问了,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了,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孩子们知道学校是他们学习必不可少的场所,是他们发挥主动探求知识的圣地。

  在学校,在班级,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就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才会造就出这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美术课上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个孩子画出来的想象画都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认识小孩子有力量。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尽管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但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多一些理解。记得一次上美术课,是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小动物,我刚讲玩,没想到一个学生莫名其妙地跑了上来,我想他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出乎意料的是,他向我借教棒,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我本来想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但又想知道结果,于是我爽快的把教棒借给他。更没想到的是当我让他们走上台前展示时,足足地吓了一跳,不光是我还有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的叫出声来:蛇!再仔细看原来是青竹棒上缠绕着橡皮泥,那根青竹棒不就是那根教棒吗!我又看到那个学生神秘的笑容,我当场表扬了那位学生。后来我去上美术课,那位学生就特别爱动脑筋。这让我明白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

  有一首歌这样唱到: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什么意思呢?就是女孩子的心思很难猜。假如让我唱这首歌,我会这样唱:学生的心思很难猜。作为教师,我们还是了不起的心理学家。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这些学生就更需要老师的理解,他们也需要老师那温柔的目光,更需要老师突如其来的表扬。这学期我换了个学校,对所教的班级也并不了解,上课了,当我刚踏进教室时,我也显得特别紧张,尽管前一天已经对这堂课在房间里排练了很多遍。我上的是《画太阳》,由于故事生动,学生兴趣盎然,可以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是我预想中的。轮到学生自己下笔做画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一直低着头,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慌忙把自己的画遮住。我俯下身子悄悄地对这个学生说能否让老师开开眼界?那位学生却摇摇头,我想凡事不能勉强,就对她说那就等你画好了再给老师看好吗?那位学生于是点点头。过了一会儿,我又走到她的身边,她抬起头望着我,脸上露出害羞的表情,一只手还捂着自己的那张画。我说你画好了吗?别那么小气呀!画好了就是让大家看的呀。那个学生就慢慢地把手从画上挪开了,我看到了一个愁眉苦脸的的太阳。我于是说:你画得太阳很特别,但老师希望你的太阳能早点高兴起来!那个小朋友笑了!也许是我的话,不一会儿她把太阳的表情改了,还给太阳涂上了美丽的颜色。这回她再没有用手把画挡住了。当画好的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她也勇敢的上来了,结果我当众表扬了她。我看到了她自信的笑脸。

  前不久,我看了日本娱乐片《麻辣男女教师》,虽然剧情有些夸张,但是剧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可以吸取的地方,这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拥有别人没有的闪光点,最后结局当然是每一个学生都尊敬崇拜他们,对学习也更加的有信心了。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软骨病”,未经过河心先慌,尚未爬山腿先软,就难以渡过茫茫江海,越过重重高山。要想让这些孩子树立起信心来,离不开教师的赞扬和鼓励。

  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会上好每一堂课,学生也就会更喜欢他的老师,也会变得更加喜欢学习,不会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下,拉长着脸学习。作为美术教师更应该不断了解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给他们相应的自信心,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更加地活跃。

  学生需要理解,有了理解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去发现、去创新,教师的理解是学生爱上学习的理由。多给我们那些渴望理解的学生鼓励和支持,多一些温柔的目光,就多一份温暖,就让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愉快地成长!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