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悲哀和悲哀的时代
赭山中心小学 陈 勇
这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想到这个话题,缘于“星”的陨落:香港影视歌三栖红星张国荣,于2003年4月1日跳楼自尽,年仅46岁。特大“星”闻!顿时,报纸、电视、电台、网络……铺天盖地都是哥哥(歌迷对张国荣的昵称,下同)的消息。音像店里,就数哥哥的碟片卖得最火。影院也不甘示弱,纷纷亮出了“张国荣电影回顾展”。4月8日,哥哥的遗体送去火化,世界各地的数万fans,“自发”赶来,为他送行,一时人山人海,鲜花满道,悲泣声不绝于耳……在这位“500年才出一个的名优”(按报纸语)身上,我们终于见识了,娱乐明星在现代社会无与伦比的魅力。
你或许会说,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自然,在现代社会里,什么怪事都会发生,我们理所当然地见怪不怪了。但是,你知道吗,就在哥哥逝去的前后,有两位老人悄然辞世:数学泰斗苏步青和戏剧元老吴祖光。报纸作了简要的报道,巴掌大一块。没有鲜花,没有哀伤,没有怀念,无声无息,默默而去,一如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没能引起众人太多的注意。苏吴二老与哥哥,同属文化名人,何以最终的“待遇”,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是苏吴二老对社会的影响,不及哥哥吗?一边是数学家、剧作家,一边是影视歌星,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大小,无需我多费唇舌。是苏吴二老寿终正寝,我们可以熟视无睹呢?还是哥哥英年早逝,值得同情?哥哥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没人推他下楼,似乎也没人逼他跳楼,若不是他觉得生活过于depression(消沉、沮丧),恐怕也会无病无灾,而且风光无限地活到老。姑且不论他的处世方式、生活态度是否可取,就“纵身一跳”来看,可以吸引众人猎奇的眼球,但不见得能引起大家的同情。既非贡献大,又不是出于同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哥哥的死如此盛况空前?或许你会说:所有的怀念行动,都是歌迷们“自发”的。好一个自发!送葬可以自发,哀悼可以自发,怀念可以自发,对于明星,似乎什么都可以自发,唯独对于那些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英才,偏偏就没了自发!这样看来,问题不是出在客体上,而是出在“自发”的主体上:是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彻底迷失了!
说到现代人,彻底迷失的,又岂仅仅是审美意识?有谁知道,隐藏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一美丽光环后面的,是人的整体意识的退化,是集体无意识的疯狂蔓延?这实在是“时代的悲哀”!
意识退化了,不要紧,我们有感觉,可以跟着感觉走;没有了感觉,不要紧,可以跟着大众走;跟着大众走丢了,不要紧,可以一直朝“钱”走,反正没错!于是乎,没有了意识,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一切的一切,我们睡着了,昏着了,我们心态平和,享受生活,安然自得……
这世上睡着的人何其多,醒着的人何其少!余杰,是这世上“醒着的”少数人中的一个,因为少,所以余杰是孤独的,正如他的导师,号称“北大良心”的钱理群教授所说的:“你选择‘思想者’的道路,也就选择了孤独,永远与‘丰富的痛苦’相伴,就将是你的宿命。”“思想者”是痛苦而又孤独的,我们不能奢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思想者”,但我想,我们至少应该成为一个“有意识者”,一个“独立者”!我无法想象,“思想者”的道路距离我们有多么遥远,但可以想象,没有“思想”,只有“集体无意识”的时代,将是一个“悲哀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