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从爱因斯坦的毛病说起——谈思维独立性品质的培养
        ★★★★
【字体:
从爱因斯坦的毛病说起——谈思维独立性品质的培养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爱因斯坦的老师海因里希·韦贝尔对爱因斯坦说:“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伙子,可是你有一个毛病,就是你什么都不愿让人告诉。”在这里,海因里希·韦贝尔老师说的“毛病” 正是爱因斯坦可贵的优点——思维品质的独立性。正是这个优点,使他敢于突破牛顿力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相对论,做出了划时代的卓越贡献。 


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许多成就显赫的名人、伟人都具有思维独立性品质,因而就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就能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就能标新立异,有所建树。十九至二十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朗克在攻克热力学研究的难题——黑体辐射问题的过程中,遭遇了多次失败。他的老师约里劝他说:“物理学是一门已完成了的科学,因此继续研究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普朗克很敬爱他的老师,但是他不甘心受“中止”观点的束缚,他认为物理学远没有完成,于是继续研究,终于在1900年发表了用能量子概念导出黑体辐射的公式的论文。 


十九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用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名为谷神星的小行星,但这颗行量一接近太阳就消失了。于是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皮亚齐眼花了,根本就没有什么“谷神星”,有的说皮亚齐是故意发表这个消息,骗取荣誉。皮亚齐真是有苦难言,因为那颗星星在太阳光里望远镜不起作用,他也无法指出其位置。这消息传到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的耳朵里。高斯不信流言蜚语,他想:“行星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不用望远镜,只用铅笔,非算出这颗行星的位置不可。”他用自己的行星轨道计算和最小二乘法算起来,算出了谷神星所在的位置。结果公布了,天文学家用望远镜按高斯指出的方向果然找到了那颗行星,后人便称这是用铅笔尖发现的一颗新行星。 


学生要想在学习中获得真才实学,取得优异成绩,也应培养自己具有思维独立性的品质,不妨养成一点爱因斯坦的“毛病”。那么该怎样努力呢? 


一、不要什么都“让人告诉” 


有人讲:“小学阶段是老师扶着走,中学阶段是老师牵着走,大学阶段是老师领着走。” 


这就是说,中、小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还比较强。多数同学是按照老师“告诉”的教材内容、学习方法、解题策略甚至作业答案去学习的,很少有创见。以至中考、高考时,老师若忘记“告诉”什么,那就必有失误和漏洞。上了大学,老师只是指点学习的门路,主要靠自己去钻研学习;而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学习和工作就基本上要靠“自己走了”,也就是要靠自己独立地去继承、运用知识,独立地发现新知识,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如果靠惯了别人“告诉”来学习的人,就很难适应大学学习以至工作的要求。因此,在学校学习期间,去掉依赖性,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什么都“让人告诉”,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时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开动脑筋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思、多问,通过自己付出脑力劳动,去获得真知,这样不仅能尝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要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在解答问题、讨论和辩论中,应毫无顾忌地发现见解,要敢于别出新裁、标新立异。因为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思维策略不同,可从不同侧面探索多种解答方案。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拿出有创见的解题方法,这虽然不能算是发明创造,但它不仅使学习更加深入,而且其乐无穷。有时候,同学们一些好的解题方法连老师都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又势必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要学会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 


具有思维独立性品质的同学,不但要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够恰当地评价和自觉检验自己的思维活动,坚持正确的,修正错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同时还要善于评价别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做到对于结论性的东西,不盲从、不轻信、有独立见解。华罗庚教授在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对苏家驹教授的论文,通过独立思考后提出疑问,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动了数学界。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