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习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正,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 裹 嘛 呵 啥
二会字:(一)撮 踱(步)噢
(2) 读准字音。
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
“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 ————
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落,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 用钢笔描红、临写。
2、 完成课后作业题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
2课文分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 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
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4)什么叫“纳闷”?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
(1)读课文中俩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
(2)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3)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4)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句?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 整个变了一个人 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 什么叫“一塌糊涂”?工作室怎么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第三课时
一、 听写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 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 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 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 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 小黑板出示下列句子:
(1)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 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 这还不简单?
2、 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四、 研究写对话得形式
1、 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 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 讨论后小结:
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 作业指导
1、 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 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唯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2、 书面作业。
(1) 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