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就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一种教育方法。对于儿童来说,受到体罚,不仅在身体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会遭受严重摧残。对孩子实施体罚,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尊重孩子的人格,废除体罚,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
那么,谁又有什么理由怀念体罚呢?这“体罚”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撩开记忆的薄纱,一幅幅生动的劳动场景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瞧,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走来了一群红领巾。他们挑着箩筐,拿着锄头,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朝劳动基地走去。一到“红领巾劳动基地”,他们便脱下外衣,挥锄如雨,收获劳动果实---红薯。寂寞的山林,不时回荡着孩子们欢快的劳动歌声……
这又是一幅动人的场面。夕阳映照着学校的花园,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三五成群,散布在花园的每一个角落,有的在为花拔草,有的在为花浇水,还有的在培土,施肥。健康红润的笑脸映着夕阳的余光,如果说人间最美的是花朵,那么,这些可爱的笑脸不是比那姹紫嫣红的鲜花还要更美丽吗?
这里,挥汗如雨的劳动,强体健身的运动,就是我说的“体罚”。这是一种心身合一的体力“惩罚”,一种集体力与意志合为一体的磨练。表面看上去,孩子是少了点玩闹,多吃了一点苦,受了点累。但他们得到的,是一辈子也受用不尽的健全体魄。
那样的劳动场面是一幅幅多美的画面!可惜,这样的美景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中,只能存在于几十年前。它们都发生在那个年代,离现在似乎是那么遥远。那时侯的孩子,没有今天孩子的富足生活,也没有太多的物质享受,但是他们有着白里透红的太阳般健康的皮肤,有着山峦一样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那样的孩子,无论是经历风雨还是面临惊涛,都会泰然自若,都会稳如泰山,那样的孩子,是多么的健康和快乐啊!
可现在,你只要留心观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也不管你看到的孩子家庭是否富裕,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脆弱乏力的。他们跑步还不到百米就气喘吁吁,稍一批评就心理异常,一有风吹草动就病态百出,更不用说接受自然的严酷锻炼。多少的少年沉迷网络,厌学逃课,游手好闲,挥金如土。这样的孩子将来能干什么?他们能接过我们手中的枪,捍卫我们国家的尊严与主权吗?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啊!
据报道,日本的孩子,寒冷的冬季,自愿接受“体罚”,穿着短裤和裙子在寒风中游戏,玩闹,丝毫没有受苦受难的感觉。难怪在多国夏令营中,中国的“小皇帝们”无论是在体力还是在心理上都无法和坚强的外国孩子抗衡。抛弃家庭的溺爱不说,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误区,有没有一点点值得讨伐的地方呢?
怀念“体罚”,其实我们是在追忆铸造男子汉的年代,是在呼唤学校和社会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统一的那一神圣时刻的到来。如果大家都能够理解,那种层次上的体罚,是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需要的体验。如果大家都能接受,让孩子自觉接受那样的“体罚”,那么,我们一定会拥有一个足以自豪的明天。
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