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强化课时目标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
【字体:
强化课时目标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强化课时目标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对课时目标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江苏省沭阳师范附属小学   姜若永

通讯地址:江苏省沭阳师范附属小学  邮政编码:223600

目标,对教学活动设计起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现实中课时教学目标从确立到落实离最优化相距甚远。 本文就课时目标的现状略谈笔者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与现状

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每课时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及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课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现实中课时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与最优化相距甚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形有实无”式

查阅每位教师每课时的教案,我们都会发现“教学目标”都无漏写而且放在首位,从表面上看,教师的“目标意识很强”,课课都有目标,而且目标的设立基本符合总体要求。但随班听课时,发现教学与课案或大相径庭,或有点联系,教学过程很少体现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形有实无”。究其原因,实属长期以来备课时只备教学过程不备目标、写教案时不思考而抄袭现成教案抄袭目标的结果。

2、“随波逐流”式

这种形式的出现,大多是因学校疏于备课管理,教案是先教而后补,课前无目标,备课是走马观花或临渴掘井,进了课堂才看教材,教学活动随意识流而动,即想到哪说到哪,无明确的课时目标,致使2课时应完成的内容拖到4到5课时才能结束,教学时效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的教师课堂上。

3、“蜻蜓点水”式

这一类型的教师有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尽可能围绕目标去组织,但因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对教材理解深度不够,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教学手段运用不当,缺乏教学经验等而造成。在向着目标教学时,诸多环节处理不够到位,真正只做到了“蜻蜓点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限时备课或年轻教师经验不足。

4、“目标强化”式

在一些经验丰富,阅历很深的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名师、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听课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觉得40分钟过得很快,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学重难点处理的十分巧妙,教学时效显著。在教学过程中环环向着目标,处处紧扣目标,最终顺利达成目标。这是成功的“目标教学法”,是教学应追求并实现的一种理想化模式。

根据笔者听课记录的简单统计:在一百节课中(80节为随机进班听的、16节为公开课记录、4节是特级教师上的),能做到“强化目标意识”的占百分之二十九左右,这可能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为何出现“高耗时低效应”的病根所在。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攻击有目标、寻求有目标、人生也有目标,针对课堂教学来说,也应有明确的目标。无数节课时构成人生旅途上的亮丽一段,其质量与效率,决定了人生生命的质量高低,高耗时低效应是实实在在的虚度光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强化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意识。

强化课时目标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对课时目标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江苏省沭阳师范附属小学   姜若永

通讯地址:江苏省沭阳师范附属小学  邮政编码:223600

目标,对教学活动设计起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现实中课时教学目标从确立到落实离最优化相距甚远。 本文就课时目标的现状略谈笔者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与现状

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每课时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及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课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现实中课时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与最优化相距甚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形有实无”式

查阅每位教师每课时的教案,我们都会发现“教学目标”都无漏写而且放在首位,从表面上看,教师的“目标意识很强”,课课都有目标,而且目标的设立基本符合总体要求。但随班听课时,发现教学与课案或大相径庭,或有点联系,教学过程很少体现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形有实无”。究其原因,实属长期以来备课时只备教学过程不备目标、写教案时不思考而抄袭现成教案抄袭目标的结果。

2、“随波逐流”式

这种形式的出现,大多是因学校疏于备课管理,教案是先教而后补,课前无目标,备课是走马观花或临渴掘井,进了课堂才看教材,教学活动随意识流而动,即想到哪说到哪,无明确的课时目标,致使2课时应完成的内容拖到4到5课时才能结束,教学时效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的教师课堂上。

3、“蜻蜓点水”式

这一类型的教师有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尽可能围绕目标去组织,但因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对教材理解深度不够,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教学手段运用不当,缺乏教学经验等而造成。在向着目标教学时,诸多环节处理不够到位,真正只做到了“蜻蜓点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限时备课或年轻教师经验不足。

4、“目标强化”式

在一些经验丰富,阅历很深的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名师、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听课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觉得40分钟过得很快,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学重难点处理的十分巧妙,教学时效显著。在教学过程中环环向着目标,处处紧扣目标,最终顺利达成目标。这是成功的“目标教学法”,是教学应追求并实现的一种理想化模式。

根据笔者听课记录的简单统计:在一百节课中(80节为随机进班听的、16节为公开课记录、4节是特级教师上的),能做到“强化目标意识”的占百分之二十九左右,这可能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为何出现“高耗时低效应”的病根所在。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攻击有目标、寻求有目标、人生也有目标,针对课堂教学来说,也应有明确的目标。无数节课时构成人生旅途上的亮丽一段,其质量与效率,决定了人生生命的质量高低,高耗时低效应是实实在在的虚度光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强化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意识。

1、研读教材,提炼知、情、能训练点

目标的确定,首先来自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只有教师深刻理解了教材,把握教材的神韵,才能准确提炼知情能的训练点,为设立完整的课时教学目标打下基石。

2、依纲据生,确立课时目标

教材中知、情、能训练点的准确提炼,为敲定课时目标作出了框架安排,但具体课时目标的设立,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既做到难易适度,有可行性,又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目标的表述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要便于检测。在目标具体表述时,我们应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达成课时目标

目标的确立: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a 强化目标意识

如果教师只把目标写在纸上,忘在脑后,就会使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也无法起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作用,课堂上老师只会随着意识流而教,时效不言而喻。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目标意识,时时处处向着目标,才可能顺利达成目标。

b围绕目标,选择教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长,选择灵活多样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另外,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干扰目标、可能使教学偏离目标的偶然问题要当即立断,委婉处理,要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c 多渠道促进目标达成

如果说强化目标意识,围绕目标教学是教师的主观努力,那么目标能否达成则是客观的现实。主观上的努力,使过程更美丽;目标的顺利达成,是智慧火花的闪现,是教学的终极追求。从了解学生,目标分解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目标达成度的反馈,教师都要时时把握,巧妙设疑,点拨、诱导、赏识、激励,努力促进目标的达成。

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任务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任务是根据目标提炼出的概括性的要求:而课时教学目标则侧重于教学过程上的具体规定,强调教学过程的导向。

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目标是和每天教学活动相联系的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具体施教的班级,还要兼顾到个别学生的经验和特点。作为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课时目标意识,才可能避开意识流式的教学形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当然,教学实效不是指教师用最短时间教最多内容,而是对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结果与发展的综合考虑。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