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育中,不但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造。既然每个个性所体验到的生活是如此千差万别,那么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自然更是千差万别。对于学生来说,他既可以很真实地按照他的体验来抒写,也可以不受事实的限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象和夸张,比如童话和科幻小说。在此过程中他学会思考和发现自我,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因此,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无可比拟的优势。
我们对创造力的理解是广义上的,是指个体成长中自我发展实现的创造力,即对别人来讲未必是新的,而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思维与活动。创新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含义。
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重视“双基”及“人本思想”
有人以为现在搞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不管了。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掌握“双基”是开发创新能力的基础,“双基”的训练过程是创新能力的载体。就作文教学而言,“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基本功训练还得重视和加强,创新也得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这个基础,那创新就是空中楼阁。
在培育学生创造力时,还有一个思想必须重视,那就是“人本思想”。小学作文教学要注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概而言之,“双基”、“人本”与创造力的培育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二、重视信息的获得
1、多阅读。
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实验早已验证了这一点。不仅是语文课本,小说、诗歌、寓言、童话、散文,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均可涉猎。2000年4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大纲》),还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大量的阅读还要讲点方法和技巧,要“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资料。”不能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该做到不动笔不读书,随时写点读书笔记、偶感、杂想之类的片言只语也好。
2、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留心观察生活,定能发掘出一些可用之材,即使是一草一木也是写作之绝好素材。不但要勤于观察,还要善于观察: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按空间顺序,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等;按时间先后顺序;按地点的转换等。②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③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④利用各种手段观察。如:参观游览、观看演出、听广播看电视、社会调查等。
3、多交流。
班里经常性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素材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近期所得的材料和感想。包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及阅读所得的,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4、多活动。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玩中学是儿童最喜爱的学习方式。
三、重视信息的存储与加工
1、多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了信息,再加上想象,了解信息之外的东西,如假设它们之间的联系、变化等。假设是一切创造的开端,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多提问。
提问现在虽然名声不太好,那主要是由于教师弄错了角色,帮着学生问,而且问得太滥、太碎、太浅了所致。如今我要求学生自己来提问,根据已有的信息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有什么不同看法?古人曾说:“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让我们还“问”权于学生吧!
3、多分类。
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是对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的综合考验,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就是,学生将佳词妙句、名人名言等分类摘抄;或建立资料库,如:题目相同,内容不同的文章有……开门见山法开头的文章有……前后照应结尾的文章有……等。
四、重视信息的重组和创造
1、多写“真”文。
《修订大纲》要求:“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真实才能感人,熟悉才能得心应手。学生很难写出从未见过的,听过的事物,写也不过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脱离实际。我提倡“我手写我口”,多写“放胆文”。让学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长就写多长,只要这是真实的,不要给学生的作文加框框。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曾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进行。这里所谓的自由,可以理解为减少限制;安全,可以理解为教师要少批评多鼓励。
形式上主要有:①日记。减负后的家庭作业时间有限制,日记写个三言两言语也可以,但要有真情实感,不许虚假。②随笔。结合课文的练笔。如《凡卡》一文,可让学生续写作文。鼓励独创,合理就对。
2、命题作文要出“新”。
虽然命题作文并不符合儿童写作的心理过程,但是也可以在选材上出“新”,写法上出“新”,就算是一个词一句话用得巧妙,也可以说是“新”。我们要本着一课一得,一文一得的的精神来教学命题作文。
3、多写想象作文。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编童话,写这样一些命题、半命题作文:《〈狼和小羊〉续编》、《xx年后的我》、《假如我是 》等等。这类题目趣味性强,想象空间大,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创新意识及能力。
4、多写评价性作文。
学生年龄虽小,但当今的社会环境促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如让他们写写《我认为他这样做 》、《这件事真叫我 》、《我喜欢这样的同学》等。不但能培养和提高他们观察、分析、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5、要有大作文观。
并非只有作文本上白纸黑字写着的才是作文,那些日常交际中说的话,提问和回答,甚至一言一行皆是作文。并非只有语文课才教作文,比如常识课做实验,写个实验报告,难道那不是作文吗?
五、重视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1、多自改。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自改作文也能养成学生耐心细致的品格。当然要教给方法(增删改润)和工具(修改符号)。
2、多互改。
为了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层次,将全班分为几个搭配小组,互相交换修改作文。这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3、多评优。
“金就少改,多鼓励少批评。”这一作文评改原则至今仍然适用。
4、多发表。
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校广播站、自编小报等工具发表学生中的优秀习作,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其中最佳还可以送交报纸杂志刊登发表。多写写信、条据、启示之类的应用文。兴趣是创造的发动机,而发表可以激发兴趣。
5、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只是侧重点变了,不是对作文教学提高要求了,相反要求有所降低:不再提“有中心”,“有条理”也降为“有一定条理”了(详见《修订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