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于永正老师上课时的一百顶“帽子”
          ★★★★
【字体:
于永正老师上课时的一百顶“帽子”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于永正老师诙谐地把表扬学生的话比作“帽子”。他说,每天上课,我总要准备一百顶“帽子”,看看哪儿合适,就随意地送你一顶,送他一顶。”
的确如此,在于老师的课上,你经常会听到:“你读得真好,很投入,大家都被你有声有色的朗读陶醉了”;“你说得多好啊,既准确又严密”;‘“回答得好极了,你叫什么名字?我要记住”……不知不觉中,一顶顶帽子飞到了学生的心灵上,他们的学习热情火焰一般地燃烧起。一只只争先恐后的小手高举,一双双渴望表现的眼睛晶亮,无不显示出他们已陶醉于课堂之中。听课的老师常说:于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差生。我觉得:那是因为于老师激发了每一个差生的潜能,让他们从自卑中抬起头,焕发出自信的神采。这,也正是“帽子”的功效。
当我们跨进课堂时,我们准备了教材、教案、教法,甚至是学法,而惟独没有这一顶顶“帽子”。因此,我们演绎的只是一堂堂缺少灵气的循规蹈矩的课,就好比一道色香俱佳的菜少了鲜味一般。偶尔,我们也会送出一顶“帽子”,但那是奖励的手段,是一种结果,而往往忽略了它更应是课堂上的催化剂,是一个过程。我们常常慨叹,学生的表现缺乏亮色。却不知,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亮色的“慧眼”,一只善于捕捉学生长处的“圣手”,没有点燃学生自我展示的激情之火。错失了一次次体验成功的机会。是谁说过的:“没有表扬的课堂就像一片贫瘠的沙漠,怎能开出自信的花朵?”
由此看来,这一顶顶看似平常的“帽子”,是多么具有魔力啊!它能唤起信心,泊发热情,化腐朽为神奇。各位同行,当上课铃响起时,你有没有准备一百顶“帽子”。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