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作业的设计
          ★★★★
【字体:
作业的设计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作业的设计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作业形式的设计及其评价。
    一、 作业的设计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我们应当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作业自选,尊重自主性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其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其二,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快餐”型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 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 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比如上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题。A、想象作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B、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可怜啊”为总起句写一段话;C、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办一张环保小报,一起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
    (二)学以致用,显示实践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能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实践型作业包括以下几种内型:
    1、观察。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在让学生写状物文章时,要求学生预先认真观察动植物的特点,以做到有话可写;让学生写参观记时,先领着学生参观该处,做到亲眼目睹,从而写出真情实感。
    2、调查访问。节假日建议学生外出旅游、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写好“生活花絮”。如围绕“我们校园里的黑水河”这一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采集活动,写出调查报告,为生态环境作出努力;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上街开展“找寻身边的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
    3、课外阅读。其一,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让学生阅读“圆明园的概况”和“鸦片战争”这段历史再将其介绍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培养学生搜集、应用信息的能力;再如学习《草船借箭》、《景阳冈》等名著中的选文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其原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其二,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4、动手操作。  学习了《庐山的云雾》一文后,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庐山的图片、文章、诗歌,举办一次“庐山知识知多少”的展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在学习《葡萄沟》一课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为“葡萄沟旅游开发公司”设计一则广告,使更多的人了解葡萄沟,喜爱葡萄沟,到葡萄沟来参观旅游;再如办手抄报、作文选、搜集资料等等。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视野。
5、表演剧本。在学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可让学生排演成课本剧。如学了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后,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三)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情有了兴趣都不会成为负担。作业也是如此,要想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教师应当视野开阔,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绘画、调查、制作、表演之中,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如学完了《虹》这一课,请小朋友绘制一副美丽的彩虹图,涂上颜色,进一步感受七彩虹的美,再想象一下,编一个与七彩虹有关的故事;在教学《冀中的地道站》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地道结构图,并以设计师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解,让他们在新鲜感中积极思维,在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学完《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中的方法,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改变以往以文字和作业本,以学生个人为对象进行的单一的作业形式。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有趣,还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二、作业的评价
    无论作业设计有多么新,方法有多么先进,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因此,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 
目前,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还有着相当的市场。这导致评价方式仍然固守在知识学习结果评价上,还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在作业上这些特征更加明显,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也是阻碍作业改革的不利的因素之一。 
    (一)评价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研究表明,智能共有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是;①语言。②逻辑数学智能。③音乐智能。④肢体----运作智能。⑤空间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智力。过去的所谓智商测试,都集中在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上,学校教育也把注意力片面集中在这两种能力上,致使我们对大脑学习潜力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有局限性的看法。在加德纳看来,人拥有这八种形式的智力,但其强弱及熟练程度却因人而各不相同。教育工作者要善待学生的“多元智能”,要尽最大可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同时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评价方式
    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不同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等纳入评价内容。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同时尽量从儿童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意儿童本身的智能特征,教师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布置一些有针对性作业的同时,采取与其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评价才能做到个性化,教育才能个性化。变教师评价为多元评价。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正确科学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