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写训练法
听写是由教师口述一句话、几句话或一段话,学生听后把宏观世界写下来。
听写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迅速记忆话语的能力。听写的内容可不受读过课文的限制,由教师自编或选编,但必须是学生能够理解的。
听写训练,可从一年能开始,随侍年级的递增,要求相应提高。低年级可从听写词语到听整句话,中年级训练学生听记一段话,高年级可适当提高要求,听记一段较长的话或一篇短文。
听写的教学过程大致是:
(1)老师提出听写要求,学生做好听写准备。
(2)老师朗读或讲述听写材料1~2遍,学生静听。
(3)学生回忆所听的内容。
(4)按听写要求学生书写。
(5)评析。
听写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1)听写句子。
老师先训练学生逐词听写,然后再逐句听写。由老师把听写的句子,清楚地报给学生,一般记录速度便可。学生听后一般要求照原文写,不加字、不减字。开始训练时教师可报两遍。
(2)听写一段话。
令学生静听老师叙述或朗读一段话后写下来。这种训练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一般要求忠于原文,不能任意增加情节央产改变原文内容和叙述顺序的前提下,可用自己的话语写下所听的内容。这种作业难度较高,一般要安排在中、高年级。
(3)听后写出主要意思。
老师叙述或朗读一件事、一个故事或一段材料后,不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内容都写下来。而是经过思考、分析、归纳后,用连贯的语言将产要意思写下来。一般在高年级可以练习这种听写。
(4)听后书面回答问题。
例如,让学生听一故事后,回答问题。这种练习要求听时理解和记忆内容,并能根据要求,迅速提取所听的有关内容。
教例:让四年级同学听下面一个故事,听后出示问题,要求学生书面回答。
海啸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日本。一个9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太郎,住在山头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
一天,天气又热又闷。大地轻轻抖动,房屋轻轻摇晃,是发生地震了。海水刹时变成墨黑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
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他急忙叫太郎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己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火映红了天空。
太郎急得大声叫喊,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海滩上和村子里400多人的生命。
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稻田起火,都蜂拥上山来灭火。
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郎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谷!”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并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
海水也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
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烧稻田的原因。”人们顿时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崖上。
听完后提出下列两个问题:
(1)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己即将收获的稻子?
(2)村子里的老百姓为什么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面前?
学生书面回答后,要做好评析,回答不完整或有错误时,通过讨论予以纠正。
----------------------------------------------
兰之色,云之形.最爱风中淡香.
2005-3-20 19:41:40 手机短信
兰香云
等级:版主
文章:271
积分:1227
注册:2005-3-5
第 2 楼
听后转述法
转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广泛,一般称传话.小学生听记话语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听不出话语中的语脉,不能正确地理解说话的内容;听、记不能很好兼顾,漏听或语误听主要情节等。
听后转述的训练可以发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话的能,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时一般先由教师讲述转述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忆再让学生练习转述,最后是教师指点。
转述虽然不会按照有的有的原话,但转述必须是客观的、完整的、正确的。教师可按年级不同设计一些转述的练习,教学生转述。
教例1:指导传一句话:
今天下午进行跳绳比赛。
先请每排第一个同学到教室门外,老师将这句话告诉他们,要求分别依次传给后面的同学。学生回位后,教师发令“传”!每行从第一个同学传起,依次传,直到传给每行的最后一个同学,然后再由每行的最后那个同学分别讲出所传的内容。传话进行完毕,教师引导学生评定。对所传述有失真之处,及时纠正。
教例2:指导转述一段话。
有个小朋友叫芳芳。一天傍晚,她妈妈厂里的林阿姨来找她妈妈,可妈妈不在家。林阿姨让芳芳告诉她妈妈:“厂长叫她明天别去工厂上班,到区工人文化馆开会,开会时间是上午8点钟。”
(1)教学要求。
A、指导学生认真听清话语,正确无误地进行传话。
B、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的能力,发展学生注意力。
(2)教学建议
A、向学生明确转述练习的要求:专心听、用心想、认真记、正确说。
B、教师要较慢地、清楚地讲述一遍转述的内容。如果学生是初次练习可讲两遍,然后令思考片刻,在座位上轻声练讲,再指名转述。传述前,教师可提示3点:
谁让传话
把话传给谁
传什么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转述兴趣,可让学生扮角色进行练习。
C、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纠正遗漏或错传的内容,教育学生给人传话要有负责的态度,话传得准确无误。
学生扮角色传话一例:
学生:(妈妈敲门)“妈妈回来了,刚才有位厂里的林阿姨来找你,你不在,让我转告:“厂长叫你明天上午别去工厂上班,到区工人文化馆开会,开会时间是上午8:点钟。”
妈妈:“我记下了,谢谢你。”
三、听后复述法
这是一种先听后说的训练方式,可听一句话、一段话,也可以听一个完整的故事。
听后复述不仅能训练学生听记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连贯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因为不受课文的限制,可尽量选择那些生动、有趣且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材料。低年级儿童喜欢听儿歌、童话,中年级同学喜欢听有生动情节和有战斗场面的故事,高年级同学则可多选项些情节较曲折或具有知识性的科普材料进行训练。
听后复述一般的教学程序为:教师先提出训练的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地听记;教师口述复述的内容;学生按要求练习复述,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评析。
听后复述,低年级可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力看图片或实物,边听教师口述;中、高年级可练习扩讲、缩讲等创造性复述。
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一般教师口述一遍妈可,低年级开妈训练时可讲两遍。如果听记的内容比较复杂,应分步讲,分步复述。复述后要评析,以检查和提高学生听记的能力。
就听记和理解话语而言,儿童和成人有所不同。苏联心理学家斯米尔诺夫曾指出:“对成人来说,识记某种东西,就意味着首先必须识记意义内容,所接受的东西的实质,所熟悉的东西的含义。而对年幼儿童来说,识记什么东西,就意味着牢记这种东西的各个具体方面,牢记它所有的个别特性,所有的特点。就是说,实际上把所感知的东西以拷贝的方式保存在记忆里。”所以,低年级儿童听人说话,大都只能记住一些有具体形象的内容,他们还不善于边听边思考,不大会从语言的整体意思上或语句之间的联系中去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因此,教师应结合日常的教学教给学生理解和记忆话语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他人是怎样说话的,即先说了什么,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懂得并记住他人说话的意思.
教例1:让二年级学生听老师讲故事,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及结果的顺序,边听、边想、边记。
有一天,小羊到山上吃草,大羊说:“别去!山上有狼。”狗说:“不用怕,我跟随你们一块去。”羊和狗一块上了山。小羊吃草,狗看着,狼不敢来了。
甲生讲:有一天,羊要上山去吃草,大羊说:“别上去,别上去!山上有狼。”狗说:“不用怕,我和你一起去吃草。”狗到后来就和羊上山了。狗看着,小羊吃草。
乙生讲:有一天,小羊要吃草,老羊说:“不!不!不要去吃,那里有狼。”狗说:“不用怕,我和你一起去”狗和羊一起上了山,小羊在吃草,狼不敢来了。
甲、乙两生对羊、狼、狗三者关系是理解的,故事的主要内容都复述出来了,但其中的情节有遗漏:甲漏讲了故事的结果;乙生漏讲了狗在做什么。教师可及时引导儿童讨论,漏讲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些地方不能漏讲。
教例2:有位教师训练学生听这样一个谜语:“弟弟长,哥哥短,天天赛跑给人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学生很快说出谜语底是穋子、是竹竿。于是,老师重说一遍谜面,并提示学生要先听清楚,再想想“哥哥”和“弟弟”的不同特点-------短;一长;相同的地方是-----------天天赛跑给人看;它们跑的差别是-------一个跑了十二圈,另一个才跑完一圈。然后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去思考、判断,从而正确地狂出谜底是钟表的指针。
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理解和记忆话语的能力是很有限度的。让学生做听话练习时,尤其是偏重于机械记忆的内容时,要求不宜过高,并要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多种类型的话语,提高他们听记的能力。
由于听话过程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带有隐蔽性质,因此,要通过说或写等方式来检查学生听话的情况,根据反馈信息,给予指点,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记忆话语的能力。
四、听后综合主要意思法
《大纲》要求六年级学生听讲话和广播能转述主要内容,听讲话时能听出主要意思。这是对听话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培养学生听话时理解主要意思的能力,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理解话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低年级儿童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起来,照原样复述故事并不困难,而如果要求他们听出主要意思。开始训练时,可教学生先正确地理解话语。正解话语的意思是听话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所谓听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听懂别人话语的能力。
要理解话语内容,就先得听清楚别人说的是什么。由于在听话时,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尤其是注意、思维、联想、记忆等。有关心理实验证明;如果能对所听的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那么,这个材料就容易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巩固地保持在记忆中。有些儿童听话时思想不集中,边听边忘,就是缺乏积极思考的缘固.
因此,训练时首先让学生听老师讲一段话,然后组绢学生讨论话语中的主要和次要部分,或者让学生听一个故事或一个完整的事件,分辨主要和次要情节,借此逐步培养综合话语主要意思的能力.教例1:教师让学生先听《青蛙眼睛》一文然后指导综合主要意思。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喜爱吃。它鼓着一双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虫子飞过,它猛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有人把青蛙养在笼子里,拿许多死苍蝇放在笼子里来喂它。可是奇怪,青蛙一只也不吃竟活活饿死了。是不是因为苍蝇是死的,青蛙不家吃呢?不是,只要把死苍蝇拴在线上,在青蛙眼前掠过,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的苍蝇一个样。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只要虫子在飞,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都能分辨清楚,还能判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确无误能把虫子逮住。可是虫子如果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所以拿死苍蝇来喂青蛙,青蛙不知道眼前放着可吃的东西,只好活活饿死。
人们研究了青蛙的眼睛,制成了“电子蛙眼”,主要用它来监视飞机,机场上的指挥员凭着“电子蛙眼”的帮助,就能立刻判断出飞机飞向哪个方向,飞得多高,飞得多快。有了“电子蛙眼”,人们就能更加准确无误确地指挥飞机的飞行降落。
这篇听力材料有3段,分成3个层次。教学时可先令学生听一遍录音,然后一段一段地边听边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最后再把3段的主要意思连起来。
3个段落的教法不同。
第一段听后让学生分别说出主要意思。
甲:青蛙喜欢吃昆虫,它不喜欢吃死的苍蝇,喜欢吃飞着的苍蝇。
乙:青蛙最喜欢吃各种小虫,它把舌头一促就把虫子吃进去了。
丙:青蛙喜欢吃昆虫,只要虫子飞过它面前,它就能把虫子卷进嘴里,有人做了实验,实验证明,青蛙不吃不动的虫子,只吃飞着的虫子。
对上述不同的概括,教师组织讨论。甲的答案中“它不喜欢吃死的苍蝇”不妥,要改成“它不喜欢吃不动的苍蝇”。乙概括得不全面,这段话中的主要意思没有说进去。两的答案概括得正确,句子也通顺、连贯。
开始训练时也可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可删去不说的。
后面两段较容易概括,主要意思均分别体现在每段最前面的总起句上。
这种综合或概括主要意思的能力,要充分结合阅读教学来培养。中、高年级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有用力于培养听话能抓住要点的能力。不过,只话时因受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理解话语,抓住要点,这还需要同时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五、听辨语病法
能呼出别人说话的语病,对提高语言的辨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事实上,凡能正确指出他人说话时的语病的儿童,组织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一般也较强。相反,不能识别他人说话时的语病的儿童,当他自己说话时,也常常会不自觉地重复别人的语病。
听辨语病的练习主要应在平时语文教学中随机进行。学生口头表达中的语病多种多样,要注意引导学生听辨常见的或主要的语病。例如,听辨语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完整;用词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重复、颠倒;内容是否符合实际等。
除经常性的听辨语病训练外,还可设计听辨语病的练习等。
说话课上更要严格纠正学生话语中的各种错误。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评析,评析的方式有:
一是教师示范评析:学生发言或讲述之后,由教师全面评析,既肯定优点,也提出不足之处(包括语病)。语病较多,而学生又无力纠正时,便由教师直接指正。例如,儿童开始练习说话时,有的说:“爸爸跟我买了一支活动铅笔,我心里很高兴。”老师就及时指出,这里要用“给”不用“跟”,然后,让他重说或别举一例子练习。
二是集体评析:要求儿童按照老师的分析评论的方法,全班尝试评析。教师引导儿童着重评析主要的优点和不足之外,主板俚话语要求简要、清楚、不重复。老师视情况给予肯定或补充指正。
三是自我评析:一个人讲话时自己能听出毛病来是很重要的,可及进调节语速、感情以至及时纠正语病。儿童发言或讲述之后,如语病明野火或者其它方面的缺点较多,这时可引导他先自我评析。估计该儿童无力发觉说话时的缺点时,其他同学或老师可给予帮助。
语病的矫正是相当艰巨的一项工作,只有耐心引导,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例:
一位老师让二年级学生观看“填嘴巴”的游戏情境练习说话,仅以教学片段为例:
……
师:“好的,我请×××给小女孩子添上嘴巴了。你们要仔细看她是怎么添的,还要注意全班是怎么样的。好!×××上来添吧。(×××把嘴巴添到下巴边上,全班哄堂大笑。)好,你们仔细看了×××的动作,大家为什么笑啊?你能说吗?”
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添嘴巴,大家都盯着她看。她添完嘴巴,大家看了,都纷纷大笑。”
师:“平时不说纷纷笑,谁再来说说看。”
生:“×××拿起粉笔添嘴巴,他把嘴巴添在小女孩的下巴上了,大家都大笑起来。”
师:“可以的,×××看了以后怎么样,也可以说。”
生:“×××拿着粉笔给小女孩添嘴巴,他把嘴巴填在下巴边上了。大家看了,都哈哈笑了起来。×××把手绢一拉,看见自己把嘴巴添到下巴边上去了,自己也笑了起来。”
师:“他讲得不错,还有意见吗?”
生:“他讲了两个‘下巴边上’”。
师:“对,你听得仔细,讲一个就物了,还请×××改正,行吗?”
(生高兴地点头)
生:“×××拿起粉笔就给小女孩添嘴巴了。她添完了嘴巴,大家都笑了起来。×××解下蒙在眼睛上的手绢,一看,自己也笑了。原来,她把这个小女孩的嘴巴添到下巴边上去了。”
教师不仅认真引导学生辨析和纠正语病,而且教他们用生动的语语练说。同样一件事、一个场景、一个事物可以有多种表达方法,教师不框住学生,而是鼓励他们变换个说法,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口头表达训练法
儿童入学前,一般已经掌握了口头言语。但他们的口语水平还不高。正如朱智贤教授指出的:“他们还不善于独立地,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连贯性的讲述,他们的词汇还很不够用,他们的言语还很不完整,他们的内部言语还不发展,他们还不善于掌握书面言语。这一切都说明:学前儿童的言语能力还是不完善的,还有待于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口头言语有待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说话勇的发展,一般经历由会话语言逐步过渡到有中心、有条理地进行独白的过程。因此,低年级教学应着重指导儿童说好一句话、几句话,中、高看级逐步能成段、成篇地说,还要学会能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各年级的说话教学要求有所侧重,训练内容多长荣中多样,但应注意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贯穿在阅读教学、识字教学、写话和作文教学过程之吕。在训练学生说话时做到:
(1)要指导学生缗说规范的普通话,要求学生课上课下坚持说普通话,有普通话交流。儿童因受方言的影响,说话或朗读时,发音常不准确,有时吐字不清。教师还要做好发音、正音、正调等方面的教学工作。
(2)用词要正确,语句要完整、通顺。对低年级学生,首先要注意训练他们把一句话说好。说好一句话,最基本的要求是:用语要正确、句子要完整。词好比机器中的零件,只有句子中每一个词用得正确,才能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教学时,要注意儿童说话中的指代要清楚,人称代词不要用错;要指导他们正确选用词语,区分民义词、近义词在用法上的区别;注意一句话中词和词的搭配。
为了更好地使儿童从说过渡到写,开始就应教他们说一句完整的话,培养说完整句子的习惯。随着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还要教他们理解口头语言在一定的境中可以省略某些成分,否则就显得啰嗦。
此外,要训练学生把一唏话说得通顺。所谓通顺,就是句子的结构合乎语法规则。教学时,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句序的概念,①词序不同,句意不同。“我给他一本书”和“他给我一本书”,两句话中的词汇是一样的,可词序不同,话的意思则相反。②词序排列不当,句意不清楚。③词序混乱,句意含糊。总之,要采用多种方式教儿童练说完整通顺的句子。
(3)话要说得连贯,说得有条理。说好一段话,要求单一而完整。所谓单一、完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围绕一个中心,能集中表达一个事实或场景。训练低年级儿童说话时,要求教师注意指导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句序的排列和连词的运用。中、高年级学生要侧重讲好一段话,逐渐在这个基础上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谈自己的感受。要训练学生说一段话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有计划地结合阅读和作文教学,指导学生练说不尽相同的一段话、一篇话。例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好一件事的全过程;根据老师的提问的顺序,将几个答案连成一段连贯的话;老师提供常见句式,学生练说一段话;看图练说一段话;按照活动的过程 练说一段话;根据一定空间方位的顺序练说一段话等等。
(4)要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说好一段话、一篇话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切实地进行训练。要注意培养先想后说的习惯,教育学生在说之前,先思考一番,理清思路,方能较好地说下去。在日常教学中,在学生练说之前,教师要使他们明白要说的内容,并积极思考,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心中有数。如果说话的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果不注意这点,往往会说不下去,或不能按照要求说,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其次说话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语速适中,语气自然。
停顿是指语句或语句之间在声音上的间歇。说话时,句子有长有短,短句子可以一口气说完,长句子有时要稍加停顿再说下去。说了一句或一段话时也要停顿一下再继续说。这样好让说话的人歇口气,也让听话的人有时间来体会、记忆所听的内容。因此,指导说话和指导朗读一样,要提醒学生注意适当的停顿。
低年级儿童话语间停顿先规则,说话快时会吃掉尾音;说得慢时,一字一顿,语气不连贯不自然。因此要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不过快,不过慢,要适中。
语气是说话时表达各种不同思想感情的口气。说话时要自然地把自己的感情同时表达出来,这是对说话训练的较高要求。不过,儿童是学习语言的“专家”,不少儿童能善于运用各种语调、语气生动形象地讲故事或与人交谈。教师要给予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