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静宁路小学 崔承德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对识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个,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3500个)的50%还要多。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结合低年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为了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识字的动机,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并愿意采取学习行动
学习心理学中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作业反馈
概括反应强化
回忆迁移
保持检查
获得储蓄
选择编码
动机注意
预期
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力,动机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端。第一单元“字与画”,是让孩子们认识十七个象形字,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为了达到激趣的教学目的,我深情地向孩子们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文明古国,汉语汉字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我们要学的这些字,不是一个个没有意义的符号,他们都可以由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展示出来。从而激发了他们稚嫩的心中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并愿意主动去识字。这一单元的教学为后面的识字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孩子在趣味中识字并发展其智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识字是以感知觉为先导,并有分析、综合以至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参与,而最主要的过程是记忆。采用有趣多样的识字方法能帮助孩子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具体方法有:
1、图示法。这是发挥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电教媒体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和感爱这个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如在“字与画”单元中,为了认识这些象形字,我让孩子们观察图片上“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潺潺的流水……”让孩子们通过图片将实物与篆文、楷书对比,通过观察发现汉字与实物是一脉相通的。引导学生将实物与汉字联系起来,提高识字的效率。
2、动作法。有时候,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也能使他们记住字形。如教“看”时,我请一个孩子表演孙悟空看的动作,让他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又如教“飞”时,我请一个孩子上台表演“飞”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后得出结论发现第一笔像鸟的头、身体、尾巴,而两点就像小鸟的翅膀。这样又具体又形象,孩子们记得更牢了。
3、猜谜、编故事。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猜谜”、“编故事”这样趣味性强的方式。因此,我将“猜谜”、“编故事”穿插在识字活动中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两人坐在土堆上(坐)”、“空中飞人(会)”、“上小下大(尖)”、“日月同辉(明)”等等这些字谜,让孩子们眉开眼笑,喜闻乐见。
4、为汉字做加减法。学了加减法后,根据合体字的构成,我让孩子们做加减法得出要学的生字。这让孩子们很兴奋。如“禾加中是什么?”、“禾加日是什么?”、“加干是什么?”、“汁减氵是什么?”、“子减一是什么?”等这样的办法增强识记的效果。
5、快乐记忆法。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比赛,好胜心强。为识记生字,在学完生字后,我先让孩子们用各种办法记生字,然后把汉字上的拼音擦掉,指名认读,全班跟读,记忆巩固字音。最后我把汉字也擦掉,再让孩子们回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准。这样,孩子们在识字时,就认真地学,主动地记,记忆力得到了锻炼,识字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三、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培养识字能力
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我也让孩子们自己来动脑、动口、动手想办法识字。孩子们很快掌握了猜谜、编故事、做动作、运用加减法这些识字方法。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了许多新内容。例如孩子们自编的字谜有“一个大力士,流了两滴汗(办)”、“一家人藏了一块玉(宝)”、“溜溜梯(么)”、“一个人牵了一头牛(件)”等有趣的字谜。还有一个孩子为“想”编了个故事。“有一个小木偶,他有眼睛,也有心灵,他就是《木偶奇遇记》里的小木偶皮诺曹。”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识字,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创造的快乐。在这种有趣生动的识字形式中,孩子们识字的效率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也得到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