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浅谈如何开展“健康网络”教育活动
        ★★★
【字体:
浅谈如何开展“健康网络”教育活动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浅谈如何开展“健康网络”教育活动

东城区花园小学  陈利玉

随着电脑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met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进入“网络”时代。它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平台。电脑网络集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它能够以立体化方式吸引学生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正好符合了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同时电脑网络的空间到处都是新鲜事物,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对于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所有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吸引着学生加入“网迷”、“网虫”的行列。根据对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3年1月最新公布的《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共5910万网络用户,而大、中、小学生就占了54.9%,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于这些青少年学生来说,网络带给他们的好处不言而喻。首先,网络上有着海量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更新速度、共享程度为其他媒体所不及的。其次,网络上的信息是以网状形式出现的,即信息的呈现方式是超文本的、非线性的、跳跃的,这改变了青少年学生固有的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所需要的。此外,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的信息传播方式满足了青少年学生沟通和理解的需求,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之余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多彩的梦幻世界。
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心智尚未健全,对外界新鲜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能力,对自己的言行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自控能力,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为:
1、 超时、无节制沉溺网络,耽误了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导致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引发了学生的人格障碍和认识消极,阻碍智力发展。
2、 网络中的“花花世界”使一些缺少自控力的学生玩物丧志、荒废学业,甚至不自觉地迷失于虚幻的世界而难于自拔。据了解,热衷QQ聊天的占70%,青少年学生对个体交往有非常强的需求,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别人袒露,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封闭性”的特点,除非找到“知心朋友”,否则他们宁可忍受“痛苦”,也不愿敞开心扉。而通过网络聊天的途径,交往双方回避了在现实中面对面的压力,从而可以畅所欲言,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选择玩游戏的占55%,他们认为在网络游戏里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可以将自己想象成具有超凡本领的“超人”,扮演着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角色,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梦想,从而释放其心理压力,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乐此不疲。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查找信息资料。
3、 互联网上品位低下、胡编乱造的网络语言,邪教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污染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引诱一些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具体到网络来说,让人又爱又怕。当我们在大谈网络经济时,有关学生受害事件、网络犯罪问题又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学生上网本是件好事,但就目前而言,学生上网已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为在毫无引导的情况下,放任学生在网上遨游,加上一些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网站,无疑加速了他们的坠落。虽然表面上看来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自身的行为,但只要集中学生、家长、学校及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让学生安全上网、上健康网,就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难题。
那么,作为社会、学校、家长应如何利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上网,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素质,自觉地抵御网络“垃圾”和电子“海洛因”,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网络功效呢?
一、 对于社会来说,应尽力营造一个“绿色网络环境”。
在网络世界中,不仅需要法律的强制,更需要道德的规范,这是人们对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深刻认识。因为网络是一个法律权威弱化的世界,通过伦理、道德手段约束网络行为就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在制定网络道德规范的同时,一定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此来重建网络秩序。对于那些非法建立的不良网站,向青少年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以及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应坚决予以打击。要加强落实对网吧持之以恒的管理监督,制定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规定纵容中小学生进入网吧的经营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惩,通过法律手段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而网络公司要开发一些针对学生上网有一套防堵和引导机制的纯净软件,解除老师、家长对学生上网的后顾之忧。
二、 对于学校来说,应深入开展有关的“网德教育”。
当前,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及时地将网德教育提上议事日程。2001年12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向正式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对此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增强网络道德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网民,是学校教育者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首先,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和有益的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正面引导。比如召开主题班会,针对“如何控制上网交流时间?如何选择真诚而有益于自己成长的网友?如何遵守‘网德’,以尊重他人?如何警惕网络陷阱,拒绝‘电子海洛因’?如何反对‘黑客’,做一个合格的网民?”等等,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自我教育得出正确结论,自觉地站在清醒、正确的网络界线上。还可以举办网络法规专题讲座和宣传展览,引导学生懂得网上所有言行必须遵循符合现实社会的法律法规,每一个人都要有网络道德素质,网络法制的意识。同时,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制定校网络文明公约,鼓励学生争当“网络文明先锋”。
其次,学校设立引导学生上网的电脑、心理辅导员。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网络疑问、心理障碍,及时地进行解决和疏导。保证学生上网内容的健康有益,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网德”。
三、对于家长来说,应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在浩瀚而具有诱惑的网海中筛选有益信息的能力。
由于学校上网时间、环境的限制,当前学生上网时间、环境的限制,当前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仍是家里,因此也应重视家长在网德教育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首先,家长应学会计算机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运用能力从而能与孩子共同面对网络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根据老师给孩子布置一些具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引导,当孩子带着课题去网上查找资料时,家长在旁做一些适当地点拨和监督。比如指导孩子通过查找网络资料研究祖国各地大好山河的历史等等,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辨别、放弃、筛选信息,扩大知识面,又让他们的兴趣得到挖掘。

网络时代的到来已不可避免,只要集合社会、学校、家长三方面的力量,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的导航者,就能让学生在“网海”中健康成长,并安全地过渡到人生的彼岸。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