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养成习惯 不断进步
        ★★★
【字体:
养成习惯 不断进步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习惯是一种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德育资本。习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利用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人的很多的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小学生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 做出榜样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每天穿着整洁,上课用摸布把讲台擦干净,脏东西不乱丢,板书注重干净整洁,学生渐渐地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平时做作业也能认真书写,注意整洁。

二、创设环境 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 各负其职”的活动。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个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相反,你的一点点留意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分为:班委岗、课代表岗、班务岗。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的岗位。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很快的写好了自己所希望的岗位,因为他们都很希望能够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都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当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自己希望的岗位,这就需要发挥老师的领导组织作用,利用单独谈话或其他的形式使他明确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是很重要的。

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所在的岗位全面负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更加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 整体进步”。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教育,同时根据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和调整。

三、循序渐进 重在坚持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如:现在的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会听讲;作业书写不认真;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出现“马虎”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摆在我的面前,要怎样解决呢?我并没有全部对他们进行训练,而是先抓上课不听讲,我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如果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的话就很难谈到作业和考试成绩了。我利用课上的时间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利用眼神、动作、提问等方式来提醒他们注意听讲。通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学生的听讲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待学生出现的“马虎”现象,这也是所有教师“头疼”的事情,不是知识的问题可就是在作业中出现错误,当问其原因时学生也只能用“马虎”来给自己找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针对学生这样的问题,我加强了对他们认真态度的训练。例如: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做五道计算题,经过长期的坚持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家校结合 共同培养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所以教师应加强与家长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