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历史论文 >> 资源正文
浅谈如何通过习题巩固教学成果
        ★★★
【字体:
浅谈如何通过习题巩固教学成果
作者:韩江英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浅谈如何通过习题巩固教学成果
   浙江省绍兴县鉴湖中学   韩江英  312065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习题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首先阐述了习题的类型,了解习题的类型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分三个方面论述如何使这些习题更好发挥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巩固教学成果;最后说明了教学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的道理。
关键词习题  巩固  教学成果
Summary :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es to the instructions in class. First, it elaborates the type of exercises so that it can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of students learned before pointedly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realiz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Then it expounds the fact how to make the exercises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from three respects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teaching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exercises. Teaching efficiency cannot be improved unless the exercises are used flexibly and correctly
Keyword: Exercise    Consolidate    Teaching achievement
习题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教学的效果如何,就需要用习题来验证,测试。期中、期末、会考、高考等不用说,用试卷的形式来检验教学效果,试卷的结构也正是习题形式,平时我们就更离不开它了。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讲,习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选择题、填空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等等,试卷中更多是采取这几种形式。近几年来题型简化,一般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指材料题、问答题)两大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如:表格式。历史学课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相似的或相近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讲一般易产生疑惑,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内容加以组合,借助表格的形式比较清晰明了。例: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我们讲到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时,可把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作比较,借助表格形式完成比较式作业以帮助学生区分这些知识点。还有比如脉络式:在布置复习或预习某一部分知识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整理这一部分知识的脉络结构(“知识树”)特别是理清知识的线索,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体系,形成系统化、整体化,又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习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至于采取哪种形式,应以怎样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在如今信息爆炸时代,习题要多少有多少,特别是有了因特网之后,联系更方便,交流更广泛,完全可以到网上遨游、寻找。但是哪些习题对巩固知识有帮助,哪些习题可做可不做,那就需要教师来逐一精选,比如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习题就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毕竟专业人士不多,有些习题之间依然是照搬照抄而保留下来。表现在:许多内容过分依赖教材,知识训练密度过高,忽略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习题容量小,不能很好的体现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题型僵化。其结果是重复训练多,拟定答案完全可以照抄课文而不必思考,这样就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使这些习题更好发挥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巩固教学成果呢?
第一,要拓宽习题的内容。首先、应当加强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不仅是本学科的知识需要理清线索,前后联系,而且学科之间也需要联系。我们经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历史与语文、地理、政治的联系非常密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联系,选择或设计出有广度的习题。如今高考趋向综合性,单学科知识考核不够,往往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历史知识联系地图比较多,如:许多战争形势示意图,地点、地区分布图等等。在近几年的考试中,越来越注重这方面的联系,有必要时还可以把这种联系的触面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现实生活中,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悉与理解。例如:鸦片战争一节中讲到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举出看过的有关林则徐的影视片或文学作品一部,并列出其中已学过的重大史事,把课外知识与历史史实相联系。
其次、削减纯知识型习题,增加能力型习题。对高一学生以单一型习题为主,文科班学生多设复合型习题,使习题有一定难度和层次感,选择习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对有些历史知识进行单纯的传授不够,如针对中英《南京条约》可以编成一首记忆歌诀;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可以编成口诀等等,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且从记忆的角度来看,学生自己动了脑筋,印象自然深刻。对于一些能力型习题,我们不仅要注意选择的针对性,而且要注重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并收到一定的实效。我们还可以注意搜集运用资料、知识的应用迁移理解与发挥等技能技巧的培养。
最后、设计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领悟能力,强化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讲到《南京条约》中香港岛的割让,把它与1997年的香港回归联系起来,让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想,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要丰富题型。题型要适应教学内容而灵活多变,避免僵化,老一套。同样的内容,题型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例我们在讲授“红军长征的路线”时,可以让学生以填空题的形式记忆路线,也可设计成“长征路线示意图”的形式让学生来理解,前者比较死板,后者比较宽泛,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和记忆。
长期以来,受标准化试题的影响,习题的题型也趋向“标准化”,变化越来越窄,有些习题都是相互抄袭,一成不变,连答案也一字不差,完全一致,这就在教学中难以起到其特定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自主设计题目,把“设题权”放松,只作一定的提示和要求。比如在课堂中讲授内容时往往是列出表格让学生填表,我们也可以指出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表格,促成学生思考,或者按照教学内容动手整理成一份资料,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总之让学生在追求答案正确性的同时,也可以追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或自主性以提高课堂的效果。
第三,要使习题做到少而精,难易适中。如今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并不是说不用做练习,也不是说做得越多越好,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大搞题海战。第一我们要精选习题,有明确的主攻目标,针对学生弱点有的放矢。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一般有以下这些:比较、分析、概括、归纳、论证等题型;原因、特点、性质、启示等提问方式;理论、概念、基本观点尤其是新观点的理解与运用;表述的准确性、层次性、逻辑性等等,我们可以搜集或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帮助他们总结其中的规律,以达到提高的目的。第二要注意难易顺序。平时的练习不必拘泥于考试时先易后难的顺序,怎么做对解决习题有用,特别是对巩固教学成果有用,可以打破惯常,自由安排。
总之,教学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