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江西省萍乡市师范附属小学 彭玉莲
一、 案例背景:
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本课时的关键是做好直观演示。因此,我以活动教学法为主,适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要的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合适的活动,能使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工作,有效促进大脑两半球功能和谐发展。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在玩弄学具中,通过折、剪、比和看、想、说等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增强智能。
二、案例过程:
(一)情感激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屏幕上显示两只小熊图)喜欢小熊吗?今天熊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想平均分给它的两个孩子,你们能很快口算出它们每人分几个吗?那我们来抢答,老师说每样东西的个数,你们直接说每只小熊分到几个好吗?
课件依次显示:6个香蕉、4个苹果、2个梨、1个饼。
出现一个饼时,当学生说半个时,师可问:半个能有能用一个数表示?用什么数表示?
师: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是一个整数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比如这半个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要把一个饼分两只小熊,怎样分才公平?你能用手中的圆形纸代替饼分分吗?
师:谁能说一下,你是把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只小熊分到这样的几份?每只小熊分到几份中的1份?你猜猜看这2份中的1份用什么样的数表示比较合适?(此时可用课件演示分饼的过程)
师: 个饼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交流)
教学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了2块,在横红线下面写“2”。表示其中的一块,在横线上面写“1”。
师:同学们想一想, 这个数表示多少?(表示圆的一半。)它还能表示别的东西吗?(一个长方形的一半,一个正方形的一半,一根绳子的一半,一本书的一半````这些都可以用 这个数来表示。)
2、折纸巩固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或线段,折出它的 。请观察一下有几个 。(可演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几种不同折法)
3、练一练
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1) (2) (3)
(4) (5)
4、小组探究学习其他分数(用圆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线段)。
同学们刚才是把一个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 。如果把它平均分成3份、4份、5份甚至更多份,每一份还能用 表示吗?每份又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下面就请每人选择一种纸片或线段,折一折或分一分,看它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用哪个数表示?把它填在表格里(师指屏幕上表格说明)。
先折一折、分一分、再说一说、填一填。
下面就分学习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组得到的新数最多。
5、小组汇报
6、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折纸片,分线段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数,像 、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7、看书质疑,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反馈矫正
1、折一折。拿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叠出它的 、 、和 ,并涂上颜色。
2、图中涂色部分能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吗?
3、说说图中涂色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 ) ( ) ( ) (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分数,并且初步了解了几分之一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同学们动脑、动口又动手,学得认真,掌握得好。
三、案例分析: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数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想象性和空间性,而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感知为主,不利于理解与接受。如果牵强的将抽象的数学与形象的学生连在一起,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抵触与“迟钝”。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例如:本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呈现熊妈妈分东西的故事情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发现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工具性借助,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过程。
“活动教学”思想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一般情况下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对年幼的学生来说,活动对于学习的理解、认识的发展,更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教学媒体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实物学具的充分应用可以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利于理解数学算理,一定程度上把枯燥的教材变成了“活教材”。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能够深刻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对此知识稳定的认知结构。
例如: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活动教学为主,教师和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直观教具和学具,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分、折、剪、画、比活动中,手、眼、脑、口同时并用,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思考表达中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实际意义,由形成的愉快的形象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种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一盘皆活”的作用,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