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田松元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探索.
1、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个体差异:
1. 1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钝,有的人形象思维强,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人记忆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较差,有的人记忆力较差,却推理能力过人。
1. 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小学的数学状况不一样,有的学生数学十
分优秀,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入门,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1. 3学习品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认真,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
法,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数学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课堂上要求太高差生跟不上,要求太低优生又吃不饱,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难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我们实施的数学分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班内分层,而是打破行政班的限制,跨越班级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教学。我们每三个班分成一个实验组,每个组将学生分成三层:提高层为C层、中间层为B层、基础层为A层,各层自成一个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在指定的不同教室上数学课。
2、分层教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学生分层原则。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和学生分层自愿。我们
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的ABC三层,然后每个学生填写分层自愿,并说出其理由,我们将理论分层与学生自愿不相符的学生征求原科任教师意见,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权衡,对不能按自愿给予调整的同学,及时耐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
分层教学动机。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
己的位置,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配备原则。分层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即用最优秀的老
师教最好的学生,最差的老师教最差的学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在数学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因此我们根据三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及实验组三个教师的优势进行配备。一般安排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富有管理经验的老师任教A层学生,安排对课本知识研究较深且善于带优生的老师任教C层学生,二者兼而有之的老师任教B层学生。这样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课堂标高设置。因为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每个教师悉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即层情),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自己原来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是课堂的最高追求。
动态管理原则。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由学生申请,每个实验组三个教师协商,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3、分层教学实验的实践过程
我们在高坝洲中学于一九九九年春开始实施数学分层教改实验,从二000年春季学期至秋季学期为实验探索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一年级九个班分成三个实验小组开展分层教学实验。没有经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了一些分层教学的基本思路。但由于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A层学生的自卑心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抑制,自抱自弃、破罐子破摔的风气在A层蔓延,加之对实验教师的考核也不够合理,未能激发出教师参与教改实验的热情,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这一阶段的实验探索为分层教学实验闯开了一条血路,构建了一个基本模式,获取了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和值得吸取的教训。可以说没有这些教训,就没有后期工作思路的调整。
二00一年春,我们按照调整后的思路对三年级六个进行数学分层教学实验。在分层前,我们在学生和老师中做了大量的前期宣传工作,让广大教师从理论上了解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思路和发展前景,弄清前一阶段实验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让学生大胆提出对分层教学的想法,从学生的想法中我们了解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在临近分层前,我们学校领导、年级组长、课题组长集中召集所有学生,宣讲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观前景,解答学生对分层教学的疑虑,讲解分层教学过程中的纪律要求,基本达到了学生既有信心、又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分层教改实验之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我们打破以前的教师考核惯例,每个实验小组的三个教师按一个教师进行考核,作为三个教师的平均得分,再加上该教师的其他成效得分,作为该教师的学期考核结果。这个办法将每个组的三名教师牢牢地绑在了一起,三个教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通力协作、互相配合、通过共同努力完成实验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我们每两周召集部分学生代表座谈,代表名额虽然不多,但可以涵盖三个层次的学生。学生看到了我们搞分实验的诚意,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供各个层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我们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用较少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进展情况,在问卷中提出了诸如:“分层教学实验后你的学习态度有了一些什么变化”“你觉得分层教学实验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等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数学课堂的沉闷气氛被打破了,就连公认的学习习惯最差的A层学生上课也变得积极了,他们积极发言、急不可耐地争相上台演排的场面让人难以想象自己正置身于A层课堂。
分层教学实验终于向老师和学生展现了它不一般的魅力,老师和同学们忽然发现,数学教和学原来可以如此的轻松。
二00一年秋至二00三年春我们继续进行了两个学年度的分层教学实验,突破了分层教学前两个学期成效不错、第三个学期效果急速下滑的瓶颈,连续两个学年度获得成功,各项指标不断拉大与对比班的差距,其成效得到了教师和学生普遍认可。
二00一年秋季学期分层教学实验对比分析表
|
高分率 |
及格率 |
低分率 |
分层前 |
实验班 |
0 |
7.9 |
53.9 |
对比班 |
0.128 |
10.9 |
48.1 |
分层后 |
实验班 |
7.9 |
15.79 |
46.1 |
对比班 |
2.56 |
11.5 |
51.9 |
4、实验后的思考
通过三年的数学分层教学实验,我们切身感受到它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都可以根据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标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吃得饱,为每个同学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三是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可以把不同类型的老师安排到适应其教学特点的层次,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特长;四是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我们最深的体会是,分层教学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觉得轻松,而且学生进步明显,学习情趣高昂。基本达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目标。
分层教学实验也是风险较大的教学改革,很多学校都尝试过分层教学实验,但大多只停留在班内分层教学的水平,即使采用了本文模式,失败者也十有八九。要保证实验成功,一是要精心进行教师配置,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师考核方案;二是要精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充分发挥学生因素的作用。我们三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扎实地做好以上两点,实验成功是非常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