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美术论文 >> 资源正文
构建现代教学模式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初探
        ★★★
【字体:
构建现代教学模式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是一种国民素质的教育,而非专业性教育。“新大纲”明确指出“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性质决定了初中美术教育必须结合本学科特点,坚持“素质教育”的大方向。贯彻“两全”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审美文化素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美术教师要切实深入的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新大纲”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指引下,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努力探索,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美术教学模式。以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美术课堂教学优质化。本文就此谈一下粗浅看法。
一、 研究教学模式理论,掌握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规范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范型。具有指导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个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模式下或框架内展开的,但由于教学思想、观念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并不一定都是高效的。陈旧的、低效的教学方式,不能成为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研究有关教学模式的理论和范例,认识了解教学模式的特征、功能和构成要素及发展趋向。掌握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步骤,努力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
㈠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构成教学模式结构的要素一般来讲有四个内容:1、主题(即理论基础)。它是教学模式构建所依据的教育理论或教学思想,是教学模式的内核、实质;2、目标。即教育者在教学中要达到的目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向而创立的;3、程序。即教学模式操作的基本顺序和工作步骤;4、方法。即师生在教学的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工作手段。即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应包括这些结构要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㈡现代教学模式研究趋向
教学模式都是在特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基础指导下构建形成的,有其自身的历史性和发展性,当教学思想发生变化,随之就会产生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就需要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现代教学思想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淡化选拔意识,强化普及意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轨。因此,纵观教学模式的发展出现四个趋向: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创造力。强调在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由重认知、轻发展向教书育人的整体性教育方向转化;二是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自学能力的调动和培养。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效的学习。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化;三是强调改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向心理学方向转化;四是强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化。以上种种发展趋向,都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在研究、构建教学模式时。应特别引起注意。
㈢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
构建教学模式,要遵循教学的规律和模式的理论,坚持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以保证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构建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有:一是要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二是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三是要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四是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五是要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六是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在教学模式构建中,同时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故步自封,二是生搬硬套。
㈣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步骤
构建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归纳法和具有探索性的演绎法。
1、归纳法,就是模式构建者将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整理出共性的东西,进行概括、提炼、加工、构建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⑴学习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教学模式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正确的现代教育观。掌握教学模式的定义、结构、特征、功能和发展趋向等。主要应掌握构成模式的五个方面:①理论基础;②目标指向;③结构程序;④教学方法;⑤适用范围和实施条件。要学习、借鉴中外先进教学模式范型,以为构建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⑵总结经验。回顾自己的教学工作,找出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做具体得分析。从中提炼出符合教育规律的材料,为构建教学模式提供实践依据。
⑶归纳建模。教师根据他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程序和教学方式、方法几方面,进行筛选归纳 、概括提炼,初步构建起自己的教学模式。
⑷验证。模式建立后,构建者要自觉地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全面检验,并加以论证,看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要全面搜集反馈信息,从中找出具体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利逐渐完善、形成稳定的模式。
⑸定模。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的验证比较完善,确有实效。最后经专家鉴定确定下来。
2、演绎法
演绎法,是模式构建者依据某些教育理论观点,以一般的教学原理为指导,对个别的、特殊的教学现象进行分析、演绎推理出新的教学模式。一般多为专家学者所运用。大体步骤:学习——建模——验证——定模。
二、 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创新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构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学习研究,借鉴和应用提供了方便条件。迄今为止,从科学分类上来看,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①信息加工模式(即认知模式)。着眼于信息的获得、传播和发展。②行为模式。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控制和培养。③情感模式(或叫个性模式)。着眼于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④群体模式(社会交往模式)着眼于人社会发展适应能力。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模仿他人的先进教学模式,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理论涵养,这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活动是一个系列特殊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这一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氛围及条件等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因此,我们借鉴与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特点、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师条件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科而异。如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宜采用“具体模式”(直观——记忆——理解——练习——评价)为主。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宜采用“形式模式”(预备——提示——联系——系统——应用)为主。语文、数学课可以“认知模式”(接受——积累——练习——探究)为主。而美术、音乐课则可以“个性模式”(模仿——审美——立美——创新)为主,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果是新授课(欣赏、美术常识等),可以选用“讲授模式”。如果是练习课,可以选用“自学模式”。如果是综合训练课,可以选用“合作模式”。等等。
借鉴或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学模式应用的起点,只有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创造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并经实践检验取得成功的,才是新的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其历史性和局限性。只有我们创造性地应用,将多种多样教学模式综合起来,搭配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善于变换,便能取得新的成功模式。如果,我们将基本教学模式合理地两两组合,就会形成若组合模式。例如:将“行为模式”与“认知模式”组合便形成“行知模式”;将“情感模式”与“认知模式”组合,便形成“情知模式”等。这种组合,就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在构建教学模式中,应善于变换,善于综合。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构建出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
三、 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美术课,教学内容比较繁杂。由于课的内容不同,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课需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根据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欣赏课、技法知识课、技能训练课、工艺设计课、创作课等几种类型。本文就以上几种类型课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初步探讨。
㈠欣赏课(新授课)
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教学模式应采用蔡元培的“贯穿美育,综合教学”的“美感模式”或“情知模式”。
基本机构程序: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㈡技法知识课(综合课)
技法知识课,包括:绘画教学、手工教学等。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绘画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教学模式应采用“合作模式”或“个性模式”。
基本机构程序:
直观感受——引议释疑——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
㈢工艺设计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比较繁多,形式多样。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法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操作性很强。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教学模式应采用“情知模式”或“综合模式”。
基本机构程序:
激趣入境——示范讲解——启发思维——引导创造。
㈣技能训练课(练习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教学模式应采用“个性模式”或“自学模式”。
基本结构程序: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指导实践——引导创新。
㈤创作课
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教师必需要多方设法地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鼓舞信心,“寓教于趣”,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力。教学模式应采用“个性模式”或“综合模式”。
基本结构程序:
激趣入境——深化主题——启发思维(联想、想象)——引导创造。
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形成,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教学规律。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宏观上的相对稳定性与灵活性(适应性)的统一。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存在差异但又同一,两者具有对应性、同步性。只有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全面地认识教学模式,弄清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的异同和两者间的对应性、同步性,掌握教学模式的应用原理。在教学实践中,将模式应用的具体步骤与教学活动中的备课——上课——评课(包括说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备课要“备模”;上课要“用模”;评课要“评模”(包括说模)。课堂教学中,注意优选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并加以优化组合,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优化教学的结构与环节。经过不断的探索、改进,逐渐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用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才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可能得效果。真正实现美术课堂教学优质化。
综上,是笔者对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探索,不慎成熟,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和探讨。
一九九七年六月

注:
1998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艺教委“第二届全国美术教育论文评委会”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1999年2月发表于《全国优秀美术教育论文集》(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9月被“辽宁省教师进修院校系统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9年9月发表于《中国跨世纪教育成果论坛(珍藏版)》(香港星海出版社出版);
2000年11月被“第五届亚太华文教育新路向暨校务管理论坛大会”组委会审议,以为符合交流条件,评为优秀论文。并编入香港《当代教育》杂志大会专刊中(ISSN国际刊号),同时拟礼聘为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高级会员。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