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课的合唱教学中,二声部教学是中年级以上的教学重点。要唱好二声部,就不能只是自顾自地唱,而要牵涉到两个声部的配合。既要唱好本身的声部,又要聆听另外一个声部,倾听合唱效果,在《黄莺鸟》这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静听法及逐层剖析法等学习方法去学习本课知识重、难点二部合成。
在采用静听法时,我首先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入手。给学生播放演唱好的合唱歌曲,并巧妙启发,精心诱导,让学生在听赏中尽情感受和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较之齐唱歌曲增添了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功能和情韵。
在运用逐层剖析法时,对合唱教材《黄莺鸟》因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在开始训练,我由视唱合唱练声曲起步,然后选择各声部具有相同节奏,特别是副声部旋律性强,唱词单一,易虽易记的合唱部分进行练唱,接着又将合唱部分的重点、难点乐句提出来。抄写在谱板上,作为课前练声曲进行重点练唱,学生集中精力攻其一点,合唱难关就易于突破,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然后根据歌曲的风格和节奏特点,分别结合唱声部旋律选配上"啦"、"啊"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衬词进行练唱。
这时我严格要求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歌词。个别重点字、词、句要抽出来反复咏诵,纠正咬字、吐字、发声中出现的错误,直到完全满意后为止。此时,我让全体学生唱高声部,而我则边弹边唱低声部,让他们体会二声部的合唱效果。然后反之,提示他们老师的声部现在是主旋律,学会就会有意识地轻声唱低声部了。接着分组重点练唱低声部,担任高声部的同学跟着低声部默唱自己的声部,再接着各声部用f或p的音量互相轮换练唱,启发学生认真体会合唱效果,感受合唱的无穷乐趣,培养学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既学会了两个声部的演唱,又体会了合唱配合的效果,然后,我就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进行配合演唱。要求两个声部都要当好一次红花,当好一次绿叶,然后我当场录音,并反复播放正确演唱方式及学生的演唱,让学生认真听赏,仔细思考,自查自纠演唱中出现的错误。之后,我归纳总结,且令学生根据要求跟琴集体练唱八遍,以达到合唱中所要求的声音和谐统一。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去进行合唱教学,并使学生将合唱歌曲演唱得声情并茂,生动感人,并非一日之功。教师的教学用语及教学方法极为重要,我作为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诱导,培养学生逐步感受合唱歌曲,给人带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