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运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真诚合作,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了解儿童的心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轻松活泼地学习英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与融洽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即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且愿意积极地动脑思考。这就需要老师时刻注意把爱的阳光洒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而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以示对其的信任、关心和爱护。在提问和练习环节,要多给学生活动以及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一展身手。如在每节课的分角色演对话时,我先让优秀学生作个示范,再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增强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碍,并且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降低难度。而当其羞于开口时,老师要与全班同学一起以掌声鼓励其大胆开口说,表现自己。在其表演之后,老师应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用“GOOD”“OK”“GREAT”之类的话予以鼓励,把他们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其树立“成就感”,从而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则让他们做中等程度或偏难的练习,之后老师再作鼓励性的评价:“不错,如果再加把劲,肯定超过其他人” “很好,有进步”等。如果他们有错,也不应该急于否定而是肯定其可取之处;对于成绩较好者,则要创造多种语言环境,扩大训练范围,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当然也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之所以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表扬,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温暖他们的心,从而融洽师生关系,使他们对老师增添亲切感和信赖感,有什么问题都能向老师请教,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二、精心设计教学、重在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小学英语老师应研究并熟知童心,充分利用儿童无意识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采用听、说、画、演等符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点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产生兴趣,在轻松、亲切、自然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1、变死记为趣记
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学生识记的东西很多,此时如果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只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而如果老师注重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趣记、巧学,学生则能在愉快中接受信息,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达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颜色的单词时,我教给学生一首童谣,伴着轻松的音乐,学生对所有的单词都复习了一遍:“小黑熊,真顽皮,抓着一把水彩笔,画个天空蓝晶晶,blue,blue是蓝色;上面飘着些白云,white,white是白色;画个草地绿茵茵,green,green是绿色;开着许多小红花,red,red是红色;最后画了他自己,black,black是黑色”。
平时教学中许多容易弄混的知识点,可以把它们编成口诀教给学生,让他们觉得易学易记,过目不忘,当然这就要求口诀编得琅琅上口,富有韵味。例如教学五年级be动词的三种形态am,is,are的用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口诀:“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单数用is,复数要用are。”学生识记后在习题中再也没有犯过此类错误。在六年级的音标教学中,有几个单词中的th都发[ ],但学生容易搞错。因此我把那几个单词编成一句话:我想谢谢三十三(I think thank thirty three),这样一来,学生就轻松了许多。而且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自己也养成了一种习惯,总是试着把一些知识点编成童谣或口诀,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使得识记变得趣味横生,真正实现了“乐学”。
2、让课堂变“舞台”
同行们常说,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我认为小学英语课堂更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挥自我的舞台。因为少年儿童都喜欢表现自己,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如此。当学生在各种竞赛或表演时得到他人的认可,听到热烈的掌声时,他们就会无比兴奋。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我更注重的是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采用听、说、唱、画、游戏、表演等各种活动,给每个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在无意识中学会知识,对英语学习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游戏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因为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所学的知识用趣味性的方法进行巩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水果单词教学后,老师可将几个水果先后放入一个箱子中,让一生蒙上眼睛,通过手摸、鼻闻来猜测是哪样水果,而其他学生则作裁判,用“Yes”“No”来判断。这样,不仅猜词的学生充分调动手、鼻、耳、脑、口等感官来参与对单词的巩固,而且其他同学也不会觉得无事可做。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小组为单位或分男女生组,猜对一个词记一分,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得的分最高,即为优胜,给予精神奖励。这种游戏集知识、趣味为一体,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较好地达到了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实践中,学习演唱英文歌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启迪思维,并使学生陶冶美的情操,而且能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在娱乐中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例如:唱“Hello”这首歌时,由于已经学过了自我介绍的句型,所以可以让学生作替代,把歌词中的“I’m Helen”改成I’m XX,并且找自己的伙伴对唱,学生们果然很投入,对句型也是掌握得更好了。又如,在唱“Hello,how are you ”这首歌时,老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对答唱,一组一组看谁唱得最好,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在同学面前“露一手”,果然一组比一组唱得好,有的还加上了风趣的动作,赢得了阵阵掌声。在表演中,同学们不仅是演员,还是观众,更出现了几位小评论家,把大家表演的优缺点都指了出来!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形象地掌握了所学的会话内容。
这样,通过老师的努力,开展了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抑制了小学生有意注意持久性弱的现象,初步形成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课型,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努力使自己保持“童心”
记得特级老师于永正曾说过,他的教学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童心。我觉得小学英语老师更应该如此,不仅在教学中爱护学生的童心,更要使自己也有一颗童心。有的老师抱着满腔的教学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但教学效果却收效颇微,究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童心,很难与学生打成一片。
有人说,做小学英语老师挺不容易的,说,唱,画,演,玩,跳,得样样在行,才能使英语课堂趣味横生。所以英语老师不分男女,不管年龄大小,都要童心永驻,在课堂中带头“动”起来。因为在老师的示范和组织下,学生才把眼,耳,口,手,腿,脑等感官和身体部位真正活动起来,从而在其大脑皮层的视觉区,语言区和运动区建立多通道联系,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初级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在身心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语言信息,并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简单的交流,进而比较自然地获得为交流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另外,老师在讲课时要注意根据对话内容的不同而调节语音语调,做到亲切,柔美,富有韵味;不断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教学基本功和演、唱、画、舞等艺术修养;虚心向他人学习经验,了解教学动态,大胆吸收国内外各种外语教学流派的优秀成果,注意经验总结,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英语的教和学都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