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进程中,传统的语言教学曾一度占领着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常是单向的信息交流,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结果是导致出现”哑巴英语”现象,丧失了语言的实际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其交际性、体验性、运用性、趣味性等特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曾尝试过这样.
Step1: Pre-task (前任务)
① 教师布置学生预习生词,写好音标,准备水果、文具用品、服装、鲜花等。
初听课文录音,老师提问:Can you find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bout shopping?小组讨论汇报预习的结果.
② 老师借助图片与录音引出本课话题—shopping,学习单词watermelon, grape, strawberry, pineapple, do some shopping, help want 及有关用语(小组代表汇报领读→齐读,拼读→看图片、中文说出单词)
上述人物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搜集准备的材料贴近学生的世纪生活,高年级的学生是有一定的组织自学能力,特别是由学生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词音标的自学),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身实践后体验了成功。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有不同层次的人物,对后进生,一句“Very good!”往往能让他们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下决心学好英语.
Step2:Task-cycle(任务环)
A. task(任务)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句型基础上,教师布置对话任务,讲清规则,学生以结对子(pair work)或小组(group work)的形式完成任务,教师巡视监督,鼓励各种交流的尝试.
对话范例:A: B, can I help you/what do you want? B: A pineapple.
A: How about this one? B: It’s good.
C :How much is it? A: Five yuan.
C :OK.Herte you are. A: Thank you.
B&C: Goodbye!
在此活动中,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地讨论准备着,很多小组都拿出了精心准备实物,此时的他们脸上洋溢着激动兴奋之情.时而还传来一两声争论,但这并不影响任务的完成.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交往”能帮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特别是小组中的后进生忧郁得到教师的鼓励,小组的帮助,逐步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此时的教师承担着学者(facilitatior),监控者(monitor)等角色,帮助学生选择合作学习的切入点,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考虑到小组学生的大致水平,给予其充分的准备时间,并兼顾任务活动的可操作性,从而真正体现学生实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B. planning(计划)
准备好的小组以口头形式进行互动式的交际,向全班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此时的教师还应担负起组织者(organizer)的角色,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协调.
C. reporting(汇报)
各小组可在台上或台下自由表演,向全班呈现他们的成果.这项任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造性(creative.ability),为此我预先在班内设置了几个流动的购物点(Fruit Shop, Chothes Shop, Flowers Shop, etc).,为增加购物的真实性,我还设计了一张表格:EG:
GOODS |
AMOUNTS (how many) |
PRICE(how much) |
FRUITS |
|
|
FLOWERS |
|
|
CLOTHES |
|
|
STATIONERY |
|
|
学生在进行开放式的集体活动同时,进行一定的记录,锻炼了他们的说,写,演的综合语言技能,因为活动还要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最好的商品,这又增加了挑战性,所以有几组还发挥了想象力,煞有介事地与他人讨价还价起来,此时课堂中荡漾起了一阵阵欢快的笑声。我也被感染了,我可以想像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为自己带来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活动结束,我给表演的小组颁发”最佳表演奖”,”优胜奖”,”组织奖”时,看到学生脸上焕发出的自豪感,我也不由自主地融入了这和谐的气氛中.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整个活动中除了充当组织者,监督者,评价者,还应充当学生的伙伴(partner),确保大多数同学都能参与,包括即兴询问对方各个问题,在学生汇报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打断学生,应努力营造英语表演气氛,将学生的表现欲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并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评价过程.表演,创造,生活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增加了学生(包括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Step 3 Language-focus(语言点)
① Analysis(分析)
教师,学生通过课文,录音分析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作出简单评述,并记下一些容易出错的单词,短语或句型.
此活动是前面活动的总结,教师可总结归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可以让学生来分析评价,用英语对别人的观点进行简要归纳,eg: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her answer? Do you agree with him/her?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② Practice (操练)
A.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操练语言难点,熟练朗读课文.
B. 完成一定量的听力训练(单词,问题,对话;时间3分钟)学生互相讨论,汇报校对答案,再听录音,解决难点.
注意: 此任务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旨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思考:
回顾这节课,虽然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大多数学生能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使用本堂课的信息,但观察一下每个学生的情况,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障碍,时间紧迫,任务的难易程度等问题,有些学生没有完全地投入到活动中,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是要综合考量任务的难度,精心设计编排材料,同时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经验(特别是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注).
结束语:
面对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贯彻好新的课堂理念使每位同学都学有所用?相信每位老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评估自己,我坚信只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活动为中心”,不断的用心去创造,突破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定能有所成.教学改革,不就是有效创新吗?
参考文献: 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1989)
Jane Willis :A France work for Task-Bascl Learning (1996)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