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
【字体: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作者:浙江省三…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更(geng)",理解"能手"、"悲惨"、"孤单失群"、"惊弓之鸟"、"愈合"等词语的意思。
  2.按事情的结果和原因给课文分段。
  3.读讲课文,重点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更赢所以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的原因及作出只拉弓就能"射"下大雁的这一判断的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预习要求;
  1.看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师: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什么?比喻什么?它又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去课文中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幻灯出示)。
  更(gēng gèng )赢 悲惨(cǎn chǎn) 嘣(bèng bèn)
  3.指导掌握"赢"字的笔顺:赢——亡口月羊凡。
  4.说说:"悲惨"、"愈合"、"孤单失群"、"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5.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叙述了更羸对一只飞得慢、叫得惨的大雁,用只拉弓不射箭的方法,就让它掉下来的故事。)
  三、讨论分段,理清脉络。
  1. 范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
  2.讨论思考题(1、4自然段)。
  3.点拨:5、8自然段写什么?(射下大雁的原因)据此课文可以分几段?先写什么?(结果)再写什么?(原因)板书:
  四、读讲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能手"是什么意思?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默读第一段,完成以下作业。
  (出示小黑板)更赢看到什么而对魏王说只拉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用"_____"划出有关句子。更赢怎样做?结果怎样?用"~~~~~~"划出有关句子。
  3.讨论:更赢看到什么?读划上的句子。
  4.过渡:更羸看到一只大雁慢慢飞来,边飞边鸣,就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就假如当时你也在场,听了会怎么想呢?是的,魏王听了也不相信,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或耳朵有问题)。
  5.指导朗读魏王的话。
  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要读出"怀疑"的语气,句末声音应上扬)
  6.更羸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本事?读用"~~~~~"划上的句子。
  "直掉下来"的"直"是什么意思?(一直不停)
  这里有一个字很重要,它与大雁的死有直接联系,是哪个字?(有难度先搁着,讲到课文最后两句时再找。)
  7.(幻灯出示插图)这就是更羸拉弓后的情景,谁能把当时的情景说说?
  8.朗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板书: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
  引疑:读到这里,我们该思考什么问题?
  质疑:更羸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本事?更羸只拉弓,不用箭,但却射下了大雁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分角色朗读魏王和更羸的对话。
  "大吃一惊"是什么意思?
  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2.引疑:现在我们又该思考什么问题?
  质疑:更羸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
  3.朗读讨论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幻灯出示句子1。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更羸观察到什么?怎样分析?板;观察分析
  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果因)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②幻灯片出示句子2。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用"因为……所以……"说话。
  ③小结过渡:更赢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叫的声音很悲惨,就分析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那单失群的大雁,然后他又进行思考判断,怎样判断呢?
  ④(幻灯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
  它一听到____________,心里很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
  它____________,伤口又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
  更赢的判断是不是准确?读上文呼应的句子,找出重点词"嘣"。
  ⑤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惊弓之鸟"是什各意思?(惊,惊吓,害怕;弓,弓弦,课文指弓弦的响声;之,的。"惊弓之鸟"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⑥用引读法引读这一自然段。
  师:更羸说……生:它飞得慢……师:飞得慢……
  生:因为……师:叫得悲惨……生;因为……
  师,它一听到弦响……生:心里……
  师:它一使劲……生:伤口……
  ⑦概括段意。
  五、总结课文。
  看板书,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指点板书)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现在谁能用一个因果关系伪句子,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这些因果关系的句子,表明大家对课文内容理解了。那么"惊弓之鸟"比喻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六、布置作业。
  作业题:课后2、4两题。
  作业: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更(gēng gèng )赢 悲惨(cǎn chǎn ) 嘣(bèng bèn)
  2. 照样子写词语。
  悲惨_____ 愈合_____ 裂开_____
  魏国_____ 更羸_____ 惊弓之鸟_____
  孤单失群_____ 能手_____本事_____
  3.按课文内容填空。
  它一听到_____________,心里很_____,就_____它_____,伤口又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加上"因为……所以……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述评]
                      浙江省三门县教委教研室 王深根
  徐彩娥老师是浙江省的省级教坛新秀.以上教案是她当年参加教坛新秀评选时的参赛教案。
  课文《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先讲结果,再讲原因,是其显著的结构特点。教案的艺术之处首先是能从这一特点出发,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原则,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了解的基础上,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的问题,突现出主要段落,并由此顺势解剖出文章的思路。接着采用层层剥笋的教法,逐段顺序讲读。在讲读、理解的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质疑问难等思维品质的培养,最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地帮助学生读懂了课文,化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显示了"朴质、平实、不事雕琢严,助教学风格。
  以上教案的又一个可供师范之处是j训练在整堂课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也是所有优质课的显著标志。二就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来说,该教案有掌握字音、理解词义、句意的训练;有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意和浓缩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有质疑问难和深挖文字内隐信息的训练,以及朗读、默读和圈、划、批、注的训练等等。而且训练时间充分,时机和方式选择恰当(例如在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时采用范读:在课堂教学过半,学生思维处于疲软时采用引读等)。此外,训练有扶有放,体现出训练的层次性和科学性。再者,招词语理解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巧妙地结合起来等,也应当说是该教案的长处。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