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说明
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这也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读读成语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故事的内容。在预习课文时,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义。课文最后一段是更羸说的话,很具说理性,是本课的重点,要多读几遍。鼓励学生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打上“?”,上课时提出来。
2.“惊弓之鸟”是个成语,含义比较深刻,教学时不要过早解题、解释成语的意思,要先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3.要通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进行理解语言文字和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先让学生弄清楚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使学生把更羸说的这段话读懂。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更羸的分析有没有道理,使学生从课文的前后联系中发现,更羸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从更羸的善于观察和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尝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在一起打猎的人为什么没想到这个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也可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5.加强朗读指导,注意人物的情绪变化。采用引读、分角色读、赛读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魏王的怀疑和大吃一惊。注意第五、六自然段中的“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中的两个“直”,还有“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等词语。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如,回忆画面,记住重点词,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背下来。
6.“思考•练习”4要求学生用“只要……就……”“一……就……”造句。两组关联词语表示的都是条件关系,第二个句子是紧缩复句。关于复句关系的形式,不必讲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造句的实际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7.本课应注意的字词。
“箭、雁、弦、惨、拼”是前鼻韵母,“痛、命”是后鼻韵母,要读准。“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
“射箭能手”“信不过”“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