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二泉映月
        ★★★★
【字体:
二泉映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知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收音机。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你知道他是谁吗?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  搀扶  积淀  坎坷  富饶  萦绕

哭泣  泯灭  抒发  委婉  跌宕  倔强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

摇曳:摇荡。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富饶:物产丰富。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人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气,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气,用“()”标出。小组讨论。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倾吐

(板书:琴声---情怀)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a、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b、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c、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a、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b、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c、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自由读,女生读。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高速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a、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丰富内涵。

b、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第1自然段。

(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

(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指导读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悔。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3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

(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指名读。

5、第4自然段。

6、第6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崐,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齐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1、激发兴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丽的二泉边倾听泉声,心潮起伏,用琴声倾吐了满腔的情怀。读了第4、5自然段,我们仿佛声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出来。

2、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按先环境描写,再人物内心活动描写(他想起了------想到了------崐听到了------)的顺序背。

自由背,齐背。

3、指导背诵第5自然段。

引背,自由背。

二、朗读课文

1、感情朗读全文。

2、欣赏读。

三、总结全文

1、再次欣赏二胡独奏  二泉映月  ,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2、总结:

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  二泉映月  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四、说话练习

1、激发兴趣。

现在你就是那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来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段话说出来。

2、同座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五、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去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赏月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照耀

 

 

 

附板书:

          6、二     

                倾吐

         琴声_____情怀

     (动人心弦    (积淀已久)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      表达出-----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    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    他爱------他爱------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