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给人类造福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喉咙 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领域
堵住 揭开 判断
2、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
判:左右相等。
添:注意“点”和“捺”。
3、指名试读课文,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指导分段。
⑴默读思考:课文哪一部分记叙了斯帕拉捷夜晚的实验情况。(2—6)
⑵交流分段情况,生口述各段主要内容。
三、精读指导。
1、第一段。
⑴默读,口头填空:
斯帕拉捷 时,常常看到 现象,产生好奇: ?
⑵交流。
(板书:凭什么……)
⑶自由读,思考:斯帕拉捷身上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⑷指导朗读。
读好疑问的语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好奇。
指名读。
2、第二段。
⑴默读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填表。
次数 |
做法 |
结果 |
|
|
|
|
|
|
|
|
|
|
|
|
交流。
⑵课文中是怎样来写第一次实验的呢?轻读2、3自然段。交流,相机点拨。
①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板书:做法 结果
思考 )
②提问:斯帕拉捷为什么不由得惊叫起来?
③“瞎子”加上引号指什么?
⑶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①自由试述。
②指名复述,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2、3自然段。
2、与第一次相比,后来的几次实验文中是怎样写的呢?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1、默读4—6自然段,思考问题。
2、交流。
⑴第四自然段简洁叙述2、3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⑵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地写,而结果却较细地加以描写呢?
⑶前三次实验的结果是相同,文中的描写相同吗?为什么?
3、小结:
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
4、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有哪些可贵品质?
5、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⑴分部分复述。
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⑵完整复述。
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物体呢?
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⑴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可画图或动作演示)
⑵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5、复述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复述全文。
板书:
6、夜晚的实验
(做法 结果
斯帕拉捷 思考、发现)
原来是……
超声波
巨大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