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物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麋鹿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⑶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
悄然无声 遁入 雌鹿 跋涉 每胎
撰文 杀戮 公爵 别墅 乌邦寺
已逾干头 颠沛流离 轻纱 棕红色 饲养
①“惨、饲”是平舌音,“纱”是翘舌音。
②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匿”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若”字不要写得太大。
“惨”字右边“参”的三撇写法上要注意它们的位置。
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评点。
⑶学生质疑。
3、指导分段。
⑴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明白,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麋鹿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⑵交流分段情况。
4、学生交流预习所获知识。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精读课文。
1、今天继续学习第11课,默读课文的第二段,观察第二幅插图,想想这段课文写了麋鹿的哪些方面?
(麋鹿奇特的外形及生活习性;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
2、理解第2自然段。
⑴齐读。
⑵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马、尾似驴)
⑶“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⑷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型特征的?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⑵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这几部分特点的句子。
⑶学生交流答案。
⑷这一小节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⑸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
(麋鹿生活在沼泽中,长尾巴有利于驱赶蚊蝇,宽大的蹄子使它在沼泽中能轻快敏捷地行动,而毛色的变化则有利于它隐蔽自己,麋鹿奇特的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⑹讨论:
第2小节已经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3小节再写是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第2小节概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第3小节具体介绍,这样使读者对麋鹿有了更清晰的印象,而且在介绍外形的同时也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让读者认识到了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⑺引读练习。
(教师读“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麋鹿的毛色”,学生接读相关的具体描述。)
4、理解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
课文从哪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⑵交流答案。
(一是雌鹿的怀孕期超过九个半月,比其他鹿类长;二是每胎仅产一仔。)
5、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还有传奇的经历。
⑴快速默读课文。
⑵说说“传奇”的意思。
(经历离奇,不同寻常)
⑶快速默读课文,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⑷出示。
经历 |
|
|
|
|
|
|
|
|
|
|
|
①交流。
②学生口头填空。
⑸指导朗读。
①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惋惜的语气)
②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愤怒的语气)
③1986年,麋鹿重归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自豪、喜悦的语气)
⑹你从麋鹿如此坎坷的命运领悟到什么?
(保护野生动物)
6、学习第1段。
讨论过渡:通过课文的二、三两段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⑴齐读课文。
⑵通过你的读,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对照第一幅图。
⑶现在可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
(不可以去掉,因为这一段课文不仅交待了麋鹿的生活场所,而且还通过精彩的描写激发了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二是鸟恋旧林,鱼恋故渊。这一开头遥应结尾:故土才是麋鹿繁衍后代、茁壮成长的乐园。)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二、课后练习。
1、默读课文,记住课文要点,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2、举行“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板书:
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