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对两个重点句的理解及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提问:
1.“心愿”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心愿呢?请大家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纠正读音、理解有关词语。
(1)读音:“贸:m4o”、“乞:q!”。
(2)解释:公寓 绘声绘色 引以为荣
乞求 迷惑不解 目不转睛
滔滔不绝
3.指名分别朗读课文。
读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内容。
三、自读全文思考
1.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反映中法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心愿的?(在巴黎的一个街道公园,“我”同法国的一对夫妇和她们的小女儿的一次友好谈话。)课文所记叙的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小女孩和她爸爸。)
2.小女孩根据什么猜到“我”是中国人?(中国泥人。)她对中国产生感情是受谁的感染?(家庭,主要是她爸爸。)
3.小女孩的爸爸是个“中国迷”表现在什么地方?(家里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信心十足。)
4.按事情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哪几段?为什么?
第一段:1~2自然段。
第二段:3~29自然段。
第三段:30自然段。
四、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全文、思考:
全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默读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2.理解“这是我最……经常见到的。”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说明了“我”爱坐这长椅的原因,表达了“我”对家乡无比思念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①什么使“我”“大惑不解”?读出有关句子谈一谈。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姑娘一家是“中国迷”?
③小姑娘一家为什么会成为“中国迷”?
④小姑娘的爸爸在讲述中国见闻时神情怎样?语言怎样?这一切说明他对中国的感情如何?
⑤这个法国人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2.讨论思考题并体会:
①“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花朵。”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②“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③“我希望……工程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要求:①读出不用人物的语气。
②边谈边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变化。
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课文后讨论:
1.“友谊的长桥”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修一座……心愿?”
齐读第三段。
要求:读的要有激情。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分段朗读全文。
2.思考并回答:
①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②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