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7个生字。重点理解“退化’、“哺乳动物”等生字词。
2.了解鲸的体形、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4.认识了解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二)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
2.难点解决办法。
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同桌讨论与集体讨论三者有机结合。
(二)学生自由读,理解内容。
五、教具准备
(一)生字词卡片
(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板书:鲸)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鲸的有关特点并分段。(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指名依次按自然段读课文。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针对预习要求提出以上问题,检查了学生预习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三)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让学生带问题读书,学生默读后,思考讨论时教师可参与其中,了解学生思维过程。)
(1)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问题
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睡觉特别,长得快。)这个问题可多让几名学生回答。
教师边听边总结性板书(很大,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四段,前三个自然段各为一段,第四自然段到最后为第四段)。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勾画下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2.根据上面内容提问(鲸比象大得多,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捕获的一头鲸重4万公斤,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张开嘴四人围坐还显得很宽敞……)教师结合学生自己谈的内容板书(16万公斤,4万公斤)
3.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在说明鲸很大时,作者还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较(板书:作比较)这样使说明更通俗,更易让人理解,陌生的鲸就变得不陌生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应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
4.流利朗读第一段。
5.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这节课主要内容。(体现学生主体性)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生字词。(鲸、前肢、肺、倾斜、适应、胎生)
2.鲸有哪些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2.(出示幻灯)鲸的体形像什么?(板书:体形像鱼)
鲸的体形像鱼,但它不是鱼,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出示幻灯)
(1)用肺呼吸,胎生,靠吃母奶长大。
(2)大多数动物有毛皮。
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肺呼吸,胎生,幼鲸靠吃母奶长大。)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在很远的古代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浅海里,最后后肢完全退化,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1)适应海洋生活说明鲸生活在哪?(海洋里。)
(2)到了海洋里鲸的体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前肢和尾巴渐渐成了鳍,后来完全退化,成了鱼的样子。)
(3)退化是什么意思?(本课指鲸在进化过程中后肢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4)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很长很长的年代,很远的古代,渐渐)
(5)(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的幻灯片)让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以上过程,通过重点的词、句,使学生逐渐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化难为易。)
(三)学习第三段
默读第三段,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须鲸、齿鲸;是根据有无牙齿来分的。板书:须鲸、齿鲸)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
从食物、呼吸、睡觉、繁殖生长四个方面来讲的。(板书:食物、呼吸、睡觉、繁殖生长)
课文第四段从以上四方面讲了鲸的生活习性,每个自然段讲了一方面,我们可以分为四层。
2.指名读第一层。
(1)这一层主要写了什么?鲸吃什么,怎么吃?(鲸的吃食、须鲸、齿鲸、吃食不同,强调鲸吃得很多也说明鲸很大)
(2)在这一层中作者也应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3.学习后三层。
鲸又是怎样呼吸、怎样睡觉、怎样繁殖生长的,自由轻声读相应内容,并勾画下来(扶放结合,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1)(鲸用肺呼吸,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的气形成水柱,像公园里的喷泉一样,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水柱高度大小不同,有经验的渔民就可以根据形状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这里把鲸喷出的水柱比作喷泉,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板书:打比方
出示幻片:让学生观察讨论,说说须鲸、齿鲸的区别。
(2)鲸睡觉时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聚在一起,围成一圈,浮在海面上)
(3)大家想象一下,鲸睡觉时的样子像什么?(像荷花、像小岛等),用笔把鲸睡觉的样子画一画,(可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其它同学在书上画交流欣赏,根据自己构画说说鲸睡觉时的样子)
(4)鲸的繁殖生长又是怎样的?应用什么方法?(胎生,幼鲸靠吃母鲸奶长大,长得快,寿命长)(列数字)
(四)小结
1.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2.还学习到了什么?(说明事物的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五)指导朗读全文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
获,不要丢掉右下半部的一点;
滤,右方上方是一竖一横,不要写成一点;
肺:右边是市笔顺一、 、
、市,不能写成市。
(七)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鲸,知道了有关鲸的很多知识,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主要是作者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来写的,我们今后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方法。
七、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
(二)预习第十五课《蟋蟀的住宅》。
1.自学生字词。
2.按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