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查字典,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2.学习用“自豪”、“清澈”造句。
3.学习“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知道“读懂一篇课文”的内含。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恰当地运用朗读方法,读出北大荒草塘的美丽可爱,进而提高学生对写景文章的朗读能力。
3.通过运用“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逐渐培养提高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分段、概括段意及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北大荒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二)难点
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三)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北大荒草塘的美丽景色,通过学生讨论,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自学,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以便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视频投影或幻灯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字音:
邮(y$u) 掺(ch1n)假 水泡(p1o) 刮(g1u)风
2.生词:
情不自禁、恋恋不舍、犹豫
3.分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1—4):讲“我”初到北大荒,“感到一切都不习惯”,“时间一长,觉得没意思”,小丽要领“我”出去散散心。
第二段(5):讲“我”在草塘边上看到的草塘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6—13):讲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
第四段(14—19):讲“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草塘倒映在河水里的美景。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主要检查同学们通过课下自学,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初步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自我表现。)
(三)讨论交流
通过自学,北大荒的草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草塘的全景图。)
(在这里可放开让学生自由发言,不需细说,只要从整体上对课文大概了解即可。可把学生的回答归结为四方面:
(1)草塘是可爱的。
(2)在草塘边上看到的草塘景色是美的。
(3)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时是有趣的。
(4)草塘映在河水里的景色也是美的。)
(四)总结、置疑
通过自学,同学已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本课的生词,给课文分了段,了解了各级的段落大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那么这篇课文,在内容上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先提出来,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如果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写在纸上,我们下节课共同来研究、解决。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可占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先去自行讨论,小组内能解决的,尽量组内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下节课由老师和同学共同研究解决。这样,给了学生探索、思考的余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抄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并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针对文章中心,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经过筛选和归纳后,打到视频投影上,这节课就根据这些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注:如果没有视频投影可利用课下时间写到幻灯片上或黑板上。)
1.为什么说北大荒的草塘是可爱的?
(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读完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讨论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
2.交流:
(1)从课文第二段草塘美景可以看出草塘是可爱的,文中写到“这么大这么美丽的草塘……茫茫的跟蓝天相接。”从这儿可以看出,草塘景色是美丽的,所以也是可爱的。(板书:草塘景美)
追问:从这美丽的景色中,你体会到这草塘都有哪些特点?
①草塘很大。从“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可以看出来。
②草塘的颜色很绿,句中的“浪花”指的就是草塘中的芦苇,蒲草,因为前面把整个草塘比作大海了,所以草塘里的草好像是浪花。
③草塘绿得有变化,有层次。(有鲜绿(近)——翠绿(远)——墨绿(再远)的变化。)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绿、变)
(以上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可让学生在反复读中体会得出。这里也能说明草塘是可爱的。)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要读出草塘景色的美丽和变化。
(2)从小丽的话中也可看出草塘是可爱的。小丽的话中给我介绍了开春瓢舀鱼,冬天捉野鸡、打狍子这三件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乐趣、令人神往,所以从这儿也可看出北大荒的草塘是可爱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物产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①一点儿也不“掺假”什么意思?
(“掺假”原指把假的、坏的东西混到真的、好的东西里去,小丽所指的“不掺假”实指邮给姐夫的鱼干的鱼都是用瓢舀的,没有一条不是不用瓢舀的。)
②分角色读小丽和“我”的对话,注意读出其中的乐趣,读出小丽作为北大荒人的自豪感,同时,也读出自己的喜爱、自豪之情。
(对于这段的读法,也可让学生去归纳、体会,最好由学生总结出读法。)
(3)从“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草塘倒映到河水里的美景,也可看出北大荒的草塘是可爱的。
(板书:逮鱼倒映在河中的草塘)
①追问:由“我”在水泡子里逮鱼,你想到了什么?(鱼多)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本段,注意读出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小河里所构成的美丽画面,注意仔细体会这美的境界,从中认识美、感受美。
(三)总结、归纳
1.同学们注意观察我们第一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发现了什么。(随着我们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其他的小问题也都解决了)因此,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北大荒的草塘是可爱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指名通读全篇,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旨在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第(2)小题)
小组讨论,尽量由学生发言,学生归纳。
(开始,“我”对北大荒不了解,觉得没意思;见到草塘这么大这么美,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听了小丽的介绍,再亲自在水泡子里逮鱼,又看到倒映在小河里的草塘美景,深深地爱上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也深深地爱上北大荒这美丽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呆腻了觉得没意思。)
赞叹
了解
爱上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着重检查中差生)
结束语:是呀,北大荒确实太美了,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和建设,北大荒已由原来的大片荒原变成了今天的米粮仓。这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课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再借阅有关介绍北大荒方面的书籍,如果有兴趣,同学们还可利用寒暑假,由父母协同,到北大荒去走一走,看一看,去真正体会那令人神往的“桃园生活”。
(四)完成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好词好句或自己喜欢的地方可试着把它背下来。
2.用“自豪”、“清澈”书面造句。
参考答案:
自豪: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清澈:我家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朗读全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回归整体。)
2.听写生字,检查课下造句情况。
(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对于造句从词语用的是否准确,句子写得是否通顺两方面酌情评议指导。)
3.完成课后小练笔。
(1)讨论: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自己参加过的一次升旗仪式,主要写升旗仪式的场面,还可写当时的感受。)
在表达上有哪些要求?(要把场面写清楚,写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内容和要求尽量由学生归纳出。)
(2)注意:完成此项练习前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先去观察,练习时,也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先说再写,由说到写,这样,相互之间可取长补短。
(3)学生写作时,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写得有特色的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4)当众评议,表扬鼓励。
(三)完成作业
1.课下再进一步修改小练笔。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以幻灯形式出现。)
(1)浪花( )的、绿得( )、( )着,( )着,一层赶着一层,( )远方。
(2)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 )色,远一点儿的呈( )色,再远的呈( )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3)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 )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 )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 )了。
七、布置作业
预习《在希望的田野上》,通过查字典自学字词,熟读课文,想想每节歌词的意思是什么,并试着自己解决课后思考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