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说勤奋
        ★★★★
【字体:
说勤奋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1、领悟本文中心思想,懂得勤奋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前提,

舍此另无它途。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每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

领悟本文中心思想。

教学媒体:投影、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勤”字。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检查:

  ①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②映示下列词语,区分下列字音(加点字):

  前鼻音:资治通鉴  青蛙卵  警枕  习惯

后鼻音:华罗庚  北宋  贡献

平舌音:砸缸救人 

翘舌音:枕头  稍微  基础  勤能补拙

③读准下列多音字:

华罗庚            心血            剥离

④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毫不气馁  青蛙卵 

2、再读课文,要求:

①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②查字典结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布置预习)。

检查:

   朗读下列词语:

枕头  贡献  远渡重洋  急起直追

基础  习惯  有所作为  名列前茅

   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

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注:预习时布置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或加点的字: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②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画出有关的句子。读后交流。

映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齐读。

四、指导分段。

提示:课文用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五、指导书写生字。

稍:右上方先竖,再点,然后撇。

末:第一横比第二横长。

惯:第四笔是竖折,第五笔是横折,第六笔是横,第七笔是竖,共11画。

渡:注意“廿”的笔画。

  六、作业。

1、见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未(      稍(      度(      贯(   

末(      消(      渡(      惯(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导读课文,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领悟本文中心思想,懂得勤奋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前提,舍此另无它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好下列长句: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映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的“桥梁”是个比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实现理想的途径)

    (3)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或“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勤奋

    板书:现实——————理想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映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5)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说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映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7)比一比,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8)指导朗读第一段。

    (9)当堂背诵第一段。

    三、细读课文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围绕中心作者  主要写了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

    2、细读第2自然段。

    ①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编写《资治通鉴》很不容易,是司马光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③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然读书。长大后用“警枕”自励自勉)

    ④自由练读第2自然段。

    ⑤指名读,师生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相机指点“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一直……为止”、“终于”等词语在朗读时要着重强调,以体现司马光一生勤奋,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

⑥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板书:司马光——————《资治通鉴》

    3、细读第3自然段。

    ①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l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②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③“终于”一词在这里又说明了什么?

    (“终于”一词说明童第周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④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因为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付出了艰辛地的汗水)

    ⑤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⑥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⑦齐读第3自然段。

板书:童第周——————青蛙卵剥离手术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乎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事例再一次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四、细读课文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写了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2、默读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板书:希望——————不忘勤奋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一定会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作业:

1、抄写词语。(见课后习题3)

2、试背诵课文。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背诵课文。

2、作业练习。

教学重点:

    照样子写句子,用上“既……又……”、“只有……才能……”。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二、朗读课文,说说段落大意。

三、背诵课文

    1.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2.检查背诵。

    四、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小时候,他既聪明,又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作业:

1、抄写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见课后习题4)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说勤奋

   

   观点     现实 ——————   理想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事例     童第周 —————— 青蛙卵剥离手术

   希望              不忘勤奋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不同于我们以往学习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之类的记叙文,而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某个道理。由于这样的文章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先表明观点,再举具体事例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往往适合于开展指导学生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

  虽说体裁与以往学习的课文不同,但同样要开展语言训练,同样要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内容。“以读为本”,这是不容置疑的。)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