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黄继光
        ★★★★
【字体:
黄继光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顽强、英勇、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教学疑点:(1)本文内容与学生相隔年代较远,很难产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感。

2)很难理解黄继光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解疑方法:(1)用表演朗读方法体会英雄的内心和英雄形象。课后继续介绍黄继光牺牲后悲壮的场面,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崇敬之感。

2)课前介绍背景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意义,了解“国际主义”的含义。

五、教具使用

1.观看有关上甘岭战役的电影或录像片。

2.课文的放大插图、幻灯片或教学软件。

3.生字词卡片。

4.课文录音磁带。

六、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

1.出示课题:黄继光

2.介绍黄继光。

3.介绍“抗美援朝”。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

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字形难点:“暴”的下方是“笄”不要写成“水”。“规”的右边是“见”,不要写成“贝”。

2.理解词义。

打响:开火,战斗开始。

持续:延续不断。

下达:向下级发布或传达命令、指示。

黎明:天快要亮的时候。

主峰:一个个连在一起的群山中最高的山峰。

火力点:战斗中,轻重机枪、火炮发射的地方,枪炮发射比较集中的点。

凶猛:本课指火力猛烈,使人感到气势凶狠。

屡次:多次。

突击:突然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御阵地猛烈而急速地攻击。

启明星:太阳还没有出来以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

手雷:大型手榴弹。

照明弹:一种特制的炸弹或炮弹,弹体内装有发光药剂和小降落伞,能在空中发出强光。用于夜间观察或照出攻击目标。

匍匐:爬行。

挪动:慢慢地移动位置。本课指黄继光的身体向前移动。

探照灯:一种用于远距离搜索和照明的装置。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件伟大。本课指声音响亮,连天地都震动了似的。

海涛:海洋上掀起的巨浪。本课比喻战士冲向敌人的气势像海涛一样不可阻挡。

597.9高地:有些高地的军事上很重要,但它没有名字,就用高度表示。597.9高地则表示该高地高度为597.9米。读时,在小数点前稍加停顿,读作597.9高地。

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我军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最后歼敌二万五千余人。

艰难和艰巨、战斗和战役每组词的意义相近,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然后在分析课文时放在句子里加深理解。

艰难:困难。

艰巨:困难而繁重。

“他用尽全力,艰难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

“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战斗: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主要手段。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

195210月,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概括段意好?

1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命令。(摘句法)

2自然段:在进攻597.9高地的途中,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敌人火力压了回来。(摘句法)

3自然段: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求由他去炸毁敌人火力点,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概括总结法)

4自然段:两个战士先后牺牲和负伤,只剩下黄继光一个人了。黄继光在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艰难地挪动身体前进。(概括总结法)

5自然段: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并举起了手雷。(摘句并概括法)

6自然段:黄继光在身负七处重伤,已经没有一种武器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概括总结法)

7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597.9高地,夺取了胜利。(概括总结法)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内容?

(二)讲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中你了解到什么内容?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个夜晚,上级下达命令,要在黎明前夺下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追问:你觉得这任务怎样?(艰巨)

从哪里看出任务艰巨?(战士们已“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身体已相当疲劳;完成任务的时间很紧,“在黎明之前”;任务很重,要“夺下敌人占领的”高地。)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情况怎样?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理解当时情况的危急:

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引导学生读“突然,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这里的“突然”说明火力点是原来没有发现的,因而没有被大炮摧毁。“屡次”、“都被压了回来”说明敌人火力很凶猛,我军进攻阻力很大。)

2)时间紧迫。(引导学生看第3自然段文开头“东方升起了启明星”,“已经四点多了”,说明此时离黎明时间不远了。)

3.我军在进攻597.9高地主峰时,受到敌人火力点的疯狂阻击,时间紧迫,必须很快拿下火力点,才能攻下主峰,取得战斗的胜利。情况这么危急,黄继光怎么做呢?请默读第3自然段。

1)看到这种情况,黄继光是怎样做的?

(主动要求指导员把拿下火力点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

他是怎样说的,找出书中句子读一读。

2)展开讨论,针对黄继光说的话,想想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当时,黄继光想的是整个战斗的胜利,要巩固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成果,否则这些天的心血都将白费。)(还会想,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哪怕用生命去交换。)

这种想法,这种信心力量来自什么?

(这种信心和力量来自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那么,黄继光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应是怎样的?

(坚定、充满信心)

3)先指名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两句话。后请学生勇敢地走到讲台前,把教师当作指导员,请求这个任务。教师如课文中所说,紧紧握住“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4.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本段的内容。(主动请战)

板书小标题:坚定

5.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执行任务的?

教师范读课文45二个自然段。

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字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

2)学生自学课文。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句子。

“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板书:站起来了

思考:

①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了?(黄继光是在一个战友牺牲,一个战友负伤,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而且又身负重伤时面对敌人的密集子弹站起来的。)

②找出说明黄继光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用尽了全力”、“艰难”、“挪动”,说明黄继光是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前进的。“挪动”说明爬得很慢。即使爬得很慢,而且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但是他仍在前进。)

③“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他的前进是多么不容易啊!)

④小结: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啊!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这三个感叹号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的“啊!”是惊讶的意思,黄继光能站起来,出人意料。第二个着重讲,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呀!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要求读出当时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读出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

板书:顽强

5)小结:课文第45自然段表现了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的顽强精神。请同学们读这两段课文,要读出黄继光英勇、顽强、坚持战斗的精神。

6)学生读第45自然段。

6.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45自然段的?指名总结,打出投影。(①默读课文后,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②再想想这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③通过朗读加深对这一句子的理解。)

7.请你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6自然段。

1)最令人感动的句子是“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板书:又站起来了

2)这句话为什么感人呢?

思考:

①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想象又站起来是多么困难。)(黄继光在“身负七处重伤,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天快亮了,规定时间马上到了”的情况下又站起来的。)

②这时,黄继光想到什么?唯独没有想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四个“望着”。)(黄继光想到指导员对他的信任,想到战友的安危,祖国人民的嘱托,朝鲜人民的解放,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身负重伤,自己生命的安危。)

③想到这里,黄继光全身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他怎么做?

(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末句。)

④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英勇献身了,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精神?

板书: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3)练习演读第6自然段。

8.战斗的结果怎样?请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战士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拿下597.9高地?(战士们在黄继光大无畏的精神鼓舞下,怀着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所以很快占领了597.9高地。)

2)小结: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为战斗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所在营夺取了胜利。

9.仿照第3自然段总结小标题的方法,总结45自然段和7自然段小标题。

板书:执行任务  英勇献身〈壮烈〉

取得胜利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他是怎样主动请战的?

2.黄继光是怎样执行任务,英勇献身的?

(二)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1.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2.文章该怎样分段?每段各讲什么内容?

1)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第1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攻占597.9高地的战斗命令。

第二段(第23自然段)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三段(第46自然段)黄继光顽强战斗,最后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而壮烈牺牲。

第四段(第7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攻占597.9高地,夺取了胜利。

①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和英勇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打动人的语句或段落,体会其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

②指导学生上讲台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欣赏并评议。

(三)复述《黄继光》的故事

1.黄继光的事迹是非常感人的,课文描写他壮烈牺牲的场面令同学们难忘。老师从课外书上还了解到:就在黄继光壮烈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黄继光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然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在中心火力点的前面,留下了一条深深的10米多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参谋长、连长流出了热泪,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地搂在怀里,禁不住失声痛哭。

2.请同学们把这动人的事迹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老师讲的材料补充进去讲。

(四)总结全文

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光辉形象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赞歌。他的光辉形象,闪耀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延伸教学

五十年代,美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我们这些无辜的国家,企图进行侵略,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使他们的美梦彻底破灭。而今,在世纪末的今天,相似的一幕又在南联盟上演,使无辜的南联盟人民遭受家破人亡的惨运。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们是怎样看待这种行为的呢?你们对此了解多少,期待如何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言论!

(六)布置作业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

2  黄继光

【设计意图】

概括性:“主动请战、执行任务、英勇献身”完整地串起黄继光英雄壮举的前后经过,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而“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通过黄继光的行为而挖掘出来的人物崇高的精神,正是中心思想的概括。用红粉笔强调,引人注目。

简炼性:“站了起来”、“又站了起来”,句子简单易懂,却突出了黄继光伟大光辉的形象。“坚定顽强”、“壮烈”等词也是既体现了黄继光的英雄形象,又简单之至,浓缩精华,学生容易掌握记忆。

对称性:{}二个小括号把黄继光三种行为动作和三个英雄形象左右两边一一对应起来,“站起来了”和“又站起来了”二句话把黄继光的两次壮举上下对应起来了;大括号把左边的主要内容和右边的中心思想对应起来,既分明,又统一。

总之,这个板书设计虽然没有刻意地修饰,却也很美观舒服,没有矫揉的捏造,和谐统一。让学生从板书上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锻炼概括小标题的能力。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