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哪吒闹海
        ★★★★
【字体:
哪吒闹海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本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7个字只识不写。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词卡、小黑板、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哪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投影图片)图上谁是哪吒?图上两人神态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像讲故事一样,说出哪吒和夜叉交战的过程?
板书课题,读准音。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捉拿       掀起      随即       机灵      称霸         兴风作浪        胡作非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3、学生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听录音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注意点:
称:左部第一笔是平撇。      混:右下部比的笔顺。   即:左部末点应紧贴提尖。
2、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五、作业
1、读课文。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闹海的经过、闹海的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抄写词语。(习题3)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分自然段讲读课文。
第5自然段(结果)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3)小结,齐读这一段。
第1自然段(起因)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3)决心治一治表示哪吒怎样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1自然段。
(第二四节)(经过)
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看图:图上人分别是什么样的?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
(3)这幅图和课文中哪些句子的意思相应?找出来读一读。你能给这一幅图起一个名字吗?
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
(3)过渡:龙王怎么样了?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嗷嗷直叫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说明了三太子来势凶猛,那么哪吒是怎么对付的呢?请看3、4、5三句话。
(3)第三、四、五句说了什么?板书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什么?
(4)那三太子死后怎么样?(板书:现出原形)
齐读24自然段
4、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练习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总结课文,并板书
二、齐读课文。
三、感情朗读
1、放录音欣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四、复述故事
1、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三个部分的大意。
2、指导运用黑板上的重点词语复述。
3、学生自由组织复述。
4、指名复述。
5、同座位交替复述。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叉(                )即(               )扔(               )
又(                )却(               )仍(               )


2、多音字组词
哪   n?(              )             子      zi(             )
      n?(              )                       z?(              )

                                  10、哪吒闹海
                                                        人们不敢下海捕
                      为百姓出口气         决心治一治
                                                        人们过上太平日子



关于《那吒闹海》的一点想法
在开学初的“我最喜欢的课文”调查中,这一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文。但是在真正教学这一课时,我发觉竟然没有什么好讲的,课后习题的主要是复述这个故事。在教学中,我索性就让学生用一节课将故事读熟,然后,再用一节课小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故事。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不累,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后我想这种课文是不是可以将它列入“阅读材料”中呢?因为它需要教师帮助理解的内容几乎为零。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