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孙中山破陋习
        ★★★★
【字体:
孙中山破陋习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描红习字册。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就是讲他这方面事迹的。

二、揭示题意:

(1)       揭示孙中山先生像

(2)       简介孙中山

孙中山,18661112日生与广东香山县,1905年组织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晚年,同中国共产党合作。1925312日在北京逝世。

3)“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是破除、废除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连起来说,就是孙中山废除不好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1、  学习生字词语

(1)       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       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词语

(2)       指名读词语,指点辨认读音。

(3)       了解词语,重点理解词语。

缠足:旧时陋习,女子用布帛紧扎两脚,使脚骨变形,脚尖小,以为美。辛亥革命后,缠足的风气才逐渐废除。

废除:取消、废止。

刺痛:使人受到打击而感到痛苦。

(4)       抽卡片读生字词语。

3、  各人轻声读课文。

4、  指点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四、写字指导

1、  指导要点

2、  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作业

1、  读抄词语

2、  练读课文

3、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  指名读课文

2、  指名学生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就是2——8自然段

第三部分就是第9自然段

3、  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

(1)       指名读

(2)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姐姐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3)       小结:这个部分主要讲了孙中山小时侯有个能干的姐姐。

(4)       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       指名读

(2)       这七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3)       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   流泪)姐姐为什么这么痛苦?

出示:妈妈正在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

(4)       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A 分析画面

画面有哪几个人?屋子里坐着的是什么人 ?她在干吗?屋子外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态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B 小结图意

5)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到怎样?他向妈妈出什么意见?妈妈怎么说的?

齐读34自然段

孙中山反对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

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他妈妈怎么回答的?

妈妈为什么叹气?妈妈为什么不能 这样做?

6)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怎样同妈妈争辩的?他争辩有用吗?齐读567自然段

出示: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因为妈妈虽然觉得孙中山说的有理,却不能照他说的去做,心理也很难受,用“含着泪”能表示出妈妈当时的心情。)

7)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样?齐读8自然段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幼小的心。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将永远不会忘记。)

8)小结:这部分讲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9)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1、  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体会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继续精讲训练

第三部分

1、  指名读

2、  “辛亥革命成功“是怎么回事?自答:辛亥革命的“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

3、  “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孙中山什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这件事表现孙中山反对封建陋习的革命精神。缠足陋习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到孙中山手上才废除,这对解除妇女的痛苦起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4、  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愤怒关键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请看这副图,他的形象多么高大,他的胸怀多么宽广。

5、  小结

这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6、  齐读第三部分。

  总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侯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了痛苦,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了缠足的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陋习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三、听说练习

1、  默读课文:借助板书,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2、  指名讲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3、  同桌交替听说。

四、作业

1、  看拼音,写词语。

Chan   zuo      shou   zui       kong  xian 

(          )     (         )     (          )

2、  比一比,组词

痛(           柴(           份(         

通(           些(           分(          

3、  在下面句子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               )知道缠小脚不好,(             )不该去做。

2)姐姐缠足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              )生气(        )心疼。

3)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        )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       )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授后小记: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