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⒈懂得爱听奉承话就会受骗上当。
⒉学会12个生字和多音字“差”,能拒词定音;理解“东西、亲爱、不作声、 羽毛、嗓子、得意”等词语的意识;会写“高兴、漂亮等词语的近义词;会给较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教学重点:学会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要求掌握的词语;会给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了解寓意。
⒉教学难点:围绕狐狸怎样行骗这条主线,悟出爱听奉承的人,容易受骗上当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投影仪,课文磁带、录音机。
⒉自制图片、头饰。
⒊生字、词语卡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
第1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习生字词,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⒉结合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㈡教学过程
⒈谈话揭题。
⑴分别出示“乌鸦”、“狐狸”的剪贴图,粘贴在黑板上的放大插图上。问:你们认识这两种动物吗?你知道狐狸是怎样的,乌鸦又是怎样的?(狐狸是很狡猾的;乌鸦的一身都是黑黑的毛,叫声最难听了。)
⑵看图说说,狐狸住在哪里?乌鸦住在哪里?理解它们是邻居,彼此是比较了解的。
⑶看看狐狸的样子,它想干什么?乌鸦呢?(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肉,馋得直流口水,只想吃那片肉。乌鸦有了这片肉,心里非常高兴。)
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思考:乌鸦嘴里的肉怎样了?狐狸是想了什么办法弄到这片肉的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讲了这则故事。出示课题,齐读。注意“狸”读轻声。
⒉听课文录音,想一想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并注意多音字。
⑴多音字:差 出差 差 差不多
⑵讨论: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⒊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⑴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⑵字学生字,划出新词。想想如何记住字形,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⒋再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课文一共有几段?
⑵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重点正音:肉 馋 直 读翘舌音。嗓 是平舌音。亲 是前鼻音
⑶你学会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重点分析:馋、嗓、极、直)
“馋”:就是贪嘴,看见好吃的东西就想吃。课文中指谁馋得怎么样?
“嗓”:为什么是“口字旁”?
“极”:右边“及”与“乃”比较。“得意极了”的“极”是什么意思?“直”:中间有三横⑷抽读字词。
⑸读通课文。
⒌作业指导:
⑴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馋”、“嗓”、“极”。
⑵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第2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理解课文,懂得乌鸦爱听奉承话上了狐狸的当。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完成课堂作业第2、3、4题。
㈡教学过程
⑴认读生字、词语。
⑵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做完后反馈讲评。
⑶齐读课文。
⒉学习课文第1、2、3段。
⑴学习第1段。
指名读第1段,思考:从第一段中我们知道了一些什么?
⑵学习第2、3段。
讨论:狐狸为什么要骗五鸦嘴里的这片肉?
① 想想乌鸦有了这片肉会怎样想?这“东西”指的是什么?(给小乌鸦吃的食物。)
② 练习朗读。读出乌鸦高兴的语气,“找到”、“叼”、“高兴”等词读重音。
“高兴”的近义词是什么?(愉快、快乐、开心)
③ 狐狸看到这块肉又是怎样的一副馋相,请你看图,说说狐狸馋的样子。
(可以这样说:狐狸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片肉,张大了嘴巴,伸长了舌头,口水不停地往下流,身子也直了起来,两只前爪不停地抓,恨不得扑上去,把肉抢过来。)
④ 练习朗读,读出狐狸的馋样,“直流口水”要读重音。
⒊学习课文第4、5、6、7段。讨论:狐狸怎样骗?乌鸦又怎样受骗?
⑴自由读4—7段。
⑵启发质疑: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想了想”,狐狸为什么想?它想什么?
(狐狸很狡猾,它想,用什么办法把肉弄到手呢?对!乌鸦最爱听好话了,就拣最好的话说吧,乌鸦一定会受骗上当。)
⑶找一找,划一划。
① 狐狸说了几次好听的话?把它说的话用“~~”划下来。
②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又怎样?用“——”划下来
⑷用小黑板揭示狐狸说的三次话,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说说狐狸是用什么口气说的?(讨好地、装腔作势、假心假意、细声细语、装出一副笑脸、假装亲切等)
⑸边读边体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是假心假意的?(神态上:“笑着”,故意装出笑脸,讨好乌鸦。“您”,虚假的尊敬;“亲爱的”,伪装的亲热;“孩子”,进一不讨好,表示对小乌鸦的关心;“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别用心的奉承,目的让乌鸦开口。)理解:亲爱、羽毛、嗓子。
乌鸦的羽毛漂亮吗?嗓子好听吗?狐狸为什么这么说?
⑹练习朗读。
① 自由读。
② 教师读提示语,大家读狐狸的话,想想这三次话之间有什么关系?(狐狸的奉承话是一次比一次好听。)
⑺乌鸦又是怎样受骗的呢?
① 找出反映乌鸦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语。板书:不做声 看了一眼 还是不做声 得意极了 唱
② 乌鸦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起初,乌鸦为什么不作声?(对狐狸有警惕,头脑还比较清醒。)这时乌鸦可能会想什么?”看了一眼”说明什么(乌鸦心有所动。)这第二次的”不作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乌鸦为什么会“得意极了”“唱起歌来”?(得意忘行,头脑发昏… …)理解:不作声、得意
小结:乌鸦就是这样上了狐狸的当。
⑻看板书,用上“当狐狸… …的时候,乌鸦… …”连起来说说乌鸦是怎样受骗的。
⒋学习第8段。
⑴指名第8段。
⑵故事的结果怎么样?(板书:“掉”肉 “叼”肉)
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狐狸的假心假意,乌鸦听得一次比一次得意的语气。
⒍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3、4题。
第3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⒉展开合理想象,训练说话。
⒊能给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⒋完成课堂作业第5、6、7题。
㈡教学过程
⒈复习检查。
① 狐狸说:“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② 喜欢听好话的人,容易上当。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要求读出狐狸怎样假心假意说话,乌鸦怎样听得一次比一次得意的语气。
⒊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⑴乌鸦为什么会上当?想想课后第2题,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爱听别人说好话,听了人家的话,不动脑子想一想,人家为什么这么说,他说得对不对?所以,结果乌鸦上了当。)
⑵小结:爱听别的奉承话,就要受骗上当。这就是这篇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寓意,读一读。)
⑶做课堂作业第6题。
⒋合理想象,训练说话。
⑴指名读课后第4题。这是一到弹性题,启发学生这样思考:
① 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后,它的孩子怎样?
② 乌鸦会怎么想,怎么说?
③ 它以后会怎样呢?
⒌课堂作业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