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人家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 教学准备
新华字典、花木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录像。
☆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我作了以下设计: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大将军与花木兰身上寻找不同之处,学生能模糊地感知到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英雄;“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引导学生去表演将士们探望身穿女儿装的花木兰的动人一幕,从演中去体会人们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并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小朋友,你们从课外书上、电视里或大人给你们讲故事里知道我国的一些大将军吗?(学生交流。) ⒉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古代一位将军的故事,题目叫《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⒊通过预习,你知道花木兰与小朋友刚才讲的将军有什么不同吗?“从军”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教师作补充,简介花木兰。) ⒋读课题。 过渡:根据当时的社会制度,女的是不能从军的,而花木兰又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⒉检查读书情况。 ⑴.课文中后鼻音的字较多,谁一下子就能读准? 出示词语:名字 征兵 年老多病 胜利 朝廷 年龄 ⑵.教师这里有两个多音字,相信你们也能读准。 出示词语:燕山 燕子 将军 将士 ⑶.你最喜欢描写花木兰的哪一段?读给大家听听。(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相机正音。)
三、读读议议,拓展想象 过渡: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请找出有关自然段再读一读,细细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⒈学生自由读课文。 ⒉指名交流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⑴.文书:这里指朝廷发的公文,上面写有应征者的名字。 ⑵.木兰见到自己的父亲的名字也在文书上,为什么焦急万分?谁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花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 ⑶.指导读好花木兰心里想的话,教师可以从“焦急、尊老爱幼、热爱祖国、从军的坚决态度”等方面去评价学生的朗读。 ⑷.木兰打定主意,要去替父从军。假如你是花木兰,你准备怎样说服家人呢?请小朋友展开想象。先小组内交流一下,再指名说。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⒈出示生字,并认读组词。 ⒉小组讨论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⒊汇报交流结果,相机教学病字头,并指导书写。 ⒋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课外练笔。 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当了一回花木兰,展开想象,说服家人,替父从军。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用几句话写下来。 | |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大将军,学生很感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另外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课外书、看电视也是学习,也能拓展视野、丰富学识。 |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和多音字,帮助学生扫除阅读的障碍。同时,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让学生来说说木兰从军的原因,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加强朗读的训练,以读代讲,以读促思。教师及时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加强语感的训练。 |
这是对文本语言的拓展性训练,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探索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识字能力,又让学生在自由、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
从说到写,说后学写。有了课堂上扎实的说话训练,学生动起笔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 |
第二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复习巩固,交流写话 ⒈口头扩词:名、病 ⒉用部首查字法查“庭、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对又快。 ⒊交流写话。(指名2~3个同学。)
二、录像导入,朗读感悟 ⒈花木兰告别了亲人,上前线杀敌人。 (播放录像,学生观看,教师讲述:看,花木兰披上战袍,骑着战马,手持长矛,腰佩战马,多么威武!她带领着将士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遇到敌人,她沉着应战,敌人一个个倒在她的刀枪之下。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行军,露宿野外,十分艰辛。一晃几年过去了,战斗胜利了,花木兰为国家立下了许多了不起的战功。) ⒉小朋友,看了刚才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 ⒊读读书上的句子,可边读边想象刚才的画面,读出你的体会、你的感受。(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教师要及时评价。)
三、入情入境,情感升华 1.(出示插图。)看,花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假如你是图上的将士,看到这幅情景,你会怎样?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表演一下图上的情景。(学生表演,教师参与活动。) 2.指名上台表演,指导学生抓住“惊讶”进行评价。 3.小朋友,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读读文中的句子,好好体会一下。(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4.到这里,你肯定对花木兰又有了新的认识。请你选择恰当的词语,把这句话补充具体。(出示填空: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四、自主识字,完成作业 ⒈出示:胜利、将士,认读。 ⒉说说自己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并把需要注意的地方告诉大家。 ⒊书上描红,说说哪个字最难写,写时要注意什么。 ⒋学生描红后临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 |
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为后面的朗读感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
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
采用表演体会式,有助于突出教材个性,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真正“动”起来,激活想象,激活思维,激活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体会人们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
以填空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