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
作者:时还读我… 阅读来源:我爱语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2
一直想写点关于江南的文字。我是个地道的中原人氏,高中毕业以后,就去了胶东半岛读大学,并留在了威海小城工作,按说,是没有什么资格写江南忆之类的文字的。说来也怪,骨子里却一直毫无理由地喜欢着、热爱着甚至迷恋着江南。也许是从小就喜欢唐诗宋词的缘故,诗词里多有描写江南风光的名篇佳句,诸如春来江水绿如蓝,诸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诸如千里莺啼绿映红,诸如烟花三月下扬州,即使是秋尽江南草木凋甚至断肠春色在江南的句子,也常常让我把卷神驰,思飞千里,沉而醉之,不能自醒。记得在大学里第一次读到戴望舒的《雨巷》,我都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能有这么美丽的诗。那个撑着油纸伞默默行走在黑瓦白墙小巷里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就是在那一瞬间成了我情感世界里永远也解不开的江南结。从此,江南,这两个湿漉漉的汉字,就变成了一幅清清淡淡的水墨画,变成了一枕朦朦胧胧的梦。后来总在魂牵梦绕的煎熬中,盼望着有一天能走进江南,去亲身领略被诗风词韵浸润透了的旧曾谙的风景。
终于有机会圆了我的江南之梦。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已经去了两次江南。2000年的十月,因为参加在江苏昆山召开的沿海地区农业现代化座谈会,我第一次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当时的心情就象长了翅膀一样,引领着飞机直往南飞。我在上海浦东机场下飞机后,直接上了会议安排的接待中巴,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昆山宾馆。因为当时已是夜里,除了大上海迷人的霓虹以外,一点江南的风景也没有看见。昆山是苏南地区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小城,在全国百强县名单上位列前甲。我在昆山开了三天会,闲暇时常去大街小巷溜达,想去找点江南的感觉。昆山市区满眼都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有大手笔建设的广场绿地,在这个现代化气息很浓的小城里,除了见到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和河面上往来的机动货船以外,再没有什么明显的风致。这里究竟是江北还是江南?我终于忍不住了,去问宾馆对面的一家便民烟店的老板。老板说,这里当然是江南了。老板的话是正宗的吴侬软语,我好象突然了却了一个心事,下意识地跺了跺脚,下面到底已经是江南岸了啊!
可是,这哪里是我梦中的江南呢?在昆山的日子里,我似乎感觉出些微的失落。天酬我痴,座谈会临近结束的那天下午,会议特意安排了与会人员到周庄一游,于是,我才真正地走进我的江南之梦。
即使是在去周庄的路上,我对这个名冠中国第一水乡的江南古镇还一无所知。车窗外不时闪过大片大片的稻田、弯弯曲曲的小河、黑顶白墙的水墨一样的江南民居,鱼米之乡的田园风光突然之间强烈地攫住了我的心,我已经听不到车上人们关于周庄的议论,满脑子都在搜寻和比较着眼前的景色和我的梦境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当中巴停在了古镇周庄的小街上,当我踏上古镇周庄的青石小桥,当船娘摇着轻舟哼着吴歌缓缓地从我眼前驶过,江南,终于象一个曼妙的神秘少女,如此清晰如此真切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小桥,流水,人家,河街,舟楫,深宅,绿柳婆娑,小船轻摇,端的是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九百年的泽国水镇,处处是古色古香的气息。那天下午,适逢天空中飘着细细的雨丝,小镇的石街上亮亮的,湿湿的,柔弱的女子撑起了花花绿绿好看的雨伞。我在那一瞬间记起了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只是没有雨巷的背景,没有油纸伞的温馨,更没有一人独行的惆怅。小镇上游人如织,异常喧闹,在雨中越发显得拥挤而忙乱,一点也找不到那份应有的诗意的宁静。我随着参观团走马观花一样看了周庄小镇最具代表性的申、张二厅,还有几座各据特色的古桥。因为时间安排得紧,根本没有时间去品味一二,因此,那个朦朦细雨中的小镇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记忆。独有那个让周庄美名远扬的双桥,还常常使我想起。忘不了双桥,不是因为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慧眼,而是那天下午我站在细雨中的双桥上忽然生出的隐隐的忧虑。世德桥和永安桥纵横相接,石阶相连,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这个优美的造型,在粼粼波光之上,文静地表达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我一边欣赏小桥,一边想象着那幅《故乡的回忆》,忽然有缕异味讨厌地扰乱了我的感觉。是水!是小桥下面的水!我认真地看过去,水面绿绿的,缓缓地流动着,却再不是那如碧玉一般的绿了,而是浓浓的,透着黑黄色,一定是在或远或近的某个地方,给哪家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水面上不时地飘来乱七八糟的垃圾,游客丢弃的塑料带、易拉罐,还有撕碎的导游图,都让这笨笨的流水驮负着。仿佛一个天真烂漫的美丽少女,突然被我发现她有了不可饶恕的过错一样,我不禁心疼起来,难以接受。不用再去寻找,你一定看不到谁家的女人在河畔弯腰淘米了,那样一幅经典的江南生活风情图,可能真的隐藏在了故乡的回忆里。小雨如酥,温柔地梳理着小镇,却梳理不去我心里暗暗生出的隐忧。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小镇,水可是你的精灵啊!没有了干干净净的水,没有了清清亮亮的水,周庄也就不是周庄,水乡也就不是水乡,江南也就不是江南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昆山公事一毕,我就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去杭州的旅行列车。一路上走过的都是江浙最为富庶的地方,在鱼米之乡的大背景下,到处可见崭新的五颜六色的楼房,秋日温柔的阳光,给窗外平添了无限生机。中央美院的一位画家朋友,提前为我们预定了美院附近一个颇为讲究的小旅馆,记得名字是柳杨饭店,很有江南柔婉的气息。从柳杨饭店到西湖边上,大约只有几分钟的脚程,特别是附近有著名的柳浪闻莺公园,让我们一行连连称赞朋友心思的周全。
到杭州的第一天晚上,我激动得没有一丝睡意,一个人沿着西湖岸边,认真地寻找天堂之地的魅力。夜晚的西湖,不见了雷峰的夕照,不见了苏堤的春晓,也不见了直插云端的秀丽双峰和观鱼思夫的花家小妹,但见霓虹闪闪,歌舞飘飘,偌大的湖面于静谧中泛着喧嚣,诉说着人间天堂的美丽、热闹和繁荣。遗憾的是那时虽逢金秋,那晚却没有秋月,不然,即使不能去西湖中央观赏三潭印月的梦幻景致,但散步在湖畔上的我,应该是有眼福欣赏到醉人的平湖秋月的。想那浩月当空,清辉满湖,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有幸亲身领略到这番空灵之美呢!白居易的白堤和苏东坡的苏堤都静静地卧在西湖之水里,因为有朦胧的灯光,因而我能望见他们模糊的轮廓。白堤,苏堤,白居易,苏东坡,堤永远地留下来了,人却永远地去了。虽然两堤早已由用于疏浚湖水变成了游人观光的名胜,但白苏二人的美名却注定和西湖永远地分不开了。还有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岳武穆,还有只留清白在人间的于廷益,历史的金戈铁马、荣辱沉浮都在这一湖默默的水里暗藏下来。就这样,联想着,激动着,感叹着,遗憾着,不知不觉中,已是凌晨三点了。江南之秋的夜风凉爽而温润,悄悄地拂去了异客心头的困乏和情感的微澜,更深了,心绪也慢慢平静了下来。这时候的湖滨公园里,仍然有不少人在,其中多是成双成对的恋人,就着西湖断桥的美丽传说,相互倾诉着各自醉人的爱情。在一处宽敞的地方,还聚集着一群唱越剧的人,两个人伴奏,其余的人你一段我一段地争着唱,很热闹的场面,显然唱了大半夜,兴致却正浓。我不熟悉江浙的软语,听不懂唱词的涵义,但那美丽柔和的韵味,在江南丝竹悠扬的乐音中漫漫地散开来,会让你的眼前立刻展现出划着船儿采红菱的场景,或者是朝霞映照下的山坡上采茶姑娘灿烂的笑容。倘若是如白娘子那样凄美绝艳的故事,就更加让人柔肠寸断了。我立在他们的附近,一边听,一边与熟稔的河南豫剧比较着,江南的鱼米滋养不出憨厚朴实的河南梆子,中原的黄土也生长不出这么灵秀的水做的旋律,而豫剧和越剧又分别装饰了河南和江南的梦。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湖是杭州的西湖,杭州是江南的杭州,江南则是越剧的江南了。那夜,我就在越剧的唱段里,陶醉到天明。
第二天也是那次人间天堂之旅的最后一天。那一天淡而无味,已经没有什么清晰的印象了。我在一夜无眠之后,精神仍然很好,仿佛江南杭州的一草一木都变成了激越跳荡的音符,总在撞击着我的愉悦的神经。我真想逮住那圆梦般的机会,认真地偿还许久以来对于遥远江南飘渺的设想。但马不停蹄的杭州一日游没有给我机会。对于杭州这个城市来说,一日游有点过于简单了,特别是对象我这样钟情于江南风景的寻梦者,甚至觉得有点残酷。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参加了一个临时旅游团,被人牵着鼻子似的跑了一整天。隐隐约约地记得,我们先是游览了西湖的美景,又去龙井问茶,再去虎跑看泉,然后叩拜了声名远播的灵隐寺,最后又煞有介事地逛了一番按照清明上河图新建的宋城,应该还有什么地方也去过了,但确实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象。能记起来的是,当我急急忙忙地踏上晚上六点返沪的列车时,双腿已经沉得象灌了铅,脑子昏昏沉沉的,辛辛苦苦的一日游,在喀嚓喀嚓的车轮声中,一点一点地褪掉了颜色,直到今天,依然追寻不出什么特别鲜活的记忆。真是太遗憾了。
也许偌大的杭州,真正属于我的风景,只有夜色中的西湖。第二年的春天,我有幸再次去江南。其实,这次江南之行,纯属偶然,还有点假公济私的意味。我们一行十余人,本来是去厦门考察学习海洋与渔业的。临回来的时候,有人动议说,浙江的千岛湖,风光幽美,一尘不染,近年来声名大震,不妨一游。这等好事自然获得一致通过。于是,我们便改乘了厦门到杭州的航班,一个多小时后,就又一次走进了这个凝聚着江南风韵的城市。
安顿下来,已是薄暮时分。我们下榻的杭州西湖国宾馆紧紧地挨着西湖,具有精致的江南园林风格。8号楼依水而筑,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最是阅湖赏景的佳处。人在房间里,窗外不远处便可望见当年白娘娘相逢许仙的断桥。夕阳洒满了浓浓的橘红色的光,断桥上依然游人如织。如今断桥也入了俗世,很难再有一个青年男子绵绵细雨中擎伞独徘徊的曼妙了。我走出房间,去看夜色初降的西湖。因为悄悄地笼着夜的轻纱,原来的山光水色、晴好雨奇更有了诱人之韵。也许是一天之中最动人的时刻吧。我不知道该用什么美丽的语言去描述她,是李商隐的无题?是李可染的山水?还是天地手笔书写的传奇?到底是“深浅随所得,心知口难传”啊!热情细心的服务生给我指看最近修成的雷峰塔。夜色朦胧中,雷峰塔孤寂地矗立在远处的隐隐青山之上,虽看不真切,但我能想象出雷峰塔的壮观与古朴。曾几何时,围绕是否重建雷峰塔一事,争论纷纷,见解不一。现在塔已经建起来了,但不知争论是否结束?我看那座塔,它那么具体地立着,所有的想象都被迫停止了。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就如同维纳斯的断臂,接上了,美也随之就被破坏了。怅惘间,似乎有一些遗憾悄悄地袭上心头。这一夜,我枕着西子湖水入眠,做了一个关于白娘子的梦。
美丽的白娘子只是虚幻的传说,但有一个姓白的美丽的江南女子,却是真实地珍藏在我的记忆里。她是那次带我们去千岛湖观光的导游,叫白林,很美的名字,我们都称呼她为白导。白导人如其名,是个标致的江南佳丽,明眸皓齿,清纯自然。我们告诉白导,说她即使是在美女如云的杭州大街上,也应该是靓得抢眼的一个。说得她竟然羞答答地不好意思起来。
白导坦率地告诉我们,她不是一个职业导游。本来我们联系的旅行社是派她妹妹做导游的,因为妹妹突然发烧病倒了,她临时作个替代。然后她自己介绍说,她是杭州铁路局机关的一名职工,非常喜欢导游这个职业。但因为天生嗓音不好,一直没有勇气参加导游资格考试。这次千岛湖之旅,是她平生第一次试着做导游,她将尽最大努力搞好服务,希望我们能够理解并原谅她。白导显然没有那种职业性的活泼与开朗,神态举止间流露出中国传统女子的古典与婉约。但她一旦给我们作起讲解,却是娓娓道来,妙趣横生,知识丰富,文采飞扬,虽然她的嗓子有点沙哑,但我们都不介意,反而越发地喜欢她。
在去千岛湖的路上,白导给我们出了一道题,说自古以来杭州西湖十景就名贯遐迩,问我们中间有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答应说谁要能回答出来,在旅程结束的时候,她将有礼物相送。也许只是为了打破车厢里的沉闷,和我们一起做做游戏而已,她没想到,我竟然抢过麦克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答案。聪明的白导在意外之余,也丢下一个包袱,说她相送的礼物暂时保密,但保证兑现,让我们一行边开玩笑,边热闹地讨论了一路。
让我记住白导的并不是一个问题和一个礼物,而是我们畅游千岛湖时在小船上很随意的对话。被穆青先生推为“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岛湖到底名不虚传,看那水色,浓浓淡淡,浅浅深深,浅淡似初春的烟柳,深浓如晴日的蓝天。最妙的是水质冰清玉洁,宛如天生丽质的少女的眼泪。千岛湖,实乃江南灵秀之地继西湖之后的又一处难画亦难诗的胜景。历史悠久文明昌盛的淳安,向为州(郡)治所在。解放后,为建设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的新安江水电站,移民29万之众,淹地30万亩之广,新安江水库连同淳安县城就成了眼前的这一片汪洋,神机妙算,人工天成。我立在小船上,望着碧波万倾,千岛竟秀,群山叠翠,不禁吟出一首《菩萨蛮》:常记江南是杭州,不识淳安小城幽。当年举县迁,今日天下游。平地起烟波,群峰落青舟。新安江有幸,无意成风流。见我口中念念有词,站在一旁的白导,也吟咏起郭沫若先生写千岛湖的五绝来。我们便就着诗词与胜景攀谈起来。白导告诉我,她是一个旅游爱好者,更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闲暇时间写了不少关于观光揽胜的散文随笔和旧体诗词。这和我竟然有惊人的相似。我问她,可以拜读你的大作吗?白导爽快地说,拜读倒谈不上,应该请你斧正才是,我的作品都发在文学网站上了,你查找一下吧,我的名字叫一枕书香。一枕书香!多美的网名啊。我对白导说,你生活在江南,真是太让我羡慕了,和你比起来,直觉得自己有点可怜。白导却不赞成我的看法。她说,我不敢苟同。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光和文化,各有春秋罢了。比如你们威海,不也是山清水秀吗?我曾到过那里,去过甲午战争故地刘公岛,印象很深,也很难忘。况且还有大海,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美味的海鲜,我们还羡慕你呢!如果你真的喜欢、热爱江南,就应该让自己有这样的观念,那就是,祖国各地到处是江南,不是吗?望着白导美丽的笑脸,我心里象被什么触动了似的,豁然开朗起来。
结束千岛湖之旅的时候,白导真的兑现了她的诺言,说要请我去品茶。因为时间的关系,婉言谢绝了她。我说,以后再有机会到江南来,一定还聘请你做导游,到那时,再向你讨教品茶的学问吧。
于是我就盼望着,将来的某一天,我又一次踏上江南的土地,和一个美丽的江南女子,对坐在一家江南的茶馆里,就着柔和的江南丝竹,品着一杯江南的新茶,谈论着江南的故事,那才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