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网文荐读 >> 阅读正文
月到江南
          ★★★★★
【字体:
月到江南
作者:萧儒煜    阅读来源:我爱语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2
举手间,日历翻到了农历八月,中秋,已到江南。
  随着岁月的飞逝年龄的痴长,越来越容易在秋天,在中秋佳节的时候思念满怀,如一壶浊酒,倒出来,自己细细地感味,品尝。
  
  故乡,永远为游子准备,脚步千万里外,心却还羁留在那村落里一棵榕树下,一道田埂上,故乡永远是午夜里半睡半醒之间最浓郁的味道,曾读那浅浅海峡的乡愁,读不出眺望的孤独,现在,望向江北的夜色,才知道,恨自己的双眸无法远视千里,恨自己的耳朵无法倾听万里。
  中秋的月色把乡愁浓浓的画在心口,对着月色,执一只月饼,吃出的,却还是妈妈手擀面的味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童话中的江南没有白马美酒,秋露未霜,桂花正浓郁,而江南佳丽地,自古繁华的月色却总不如故乡的明朗,月照江水,浪打女墙,今宵,谁还会把酒对月吟唱流传千年的歌谣?有的,只是那满腹的乡愁和一双双深情望向故乡的眼眸,风吹过,便是清泪两行,不堪擦拭。
  
  “每逢佳节倍思亲”,故乡的双亲可在远望我的方向?那脸上的皱纹,双鬓星星点点的白发,是不是在期待远方的儿子回去用手为他们抚平?为他们拔掉?自从出门求学开始就很少有和父母共度中秋的时候了,在家过中秋,在父母膝下承欢,成了一种说不出口的奢求!
  每次离家时母亲眼中总是充满了期望,我知道,独子的我,在年过半百的母亲眼中,已然超越了父亲的分量,我又何尝不想陪伴母亲身边?何尝愿意独自在外面对异乡的风雨?父亲性格温和,平日也不见如何的沉默的人,而在我面前,父亲总是习惯沉默习惯听我说许多外面的事情,父亲,在我面前总是那样平静的倾听。这个世界上,父亲,永远是我最好的倾听者。
  家在农村,中秋时习俗颇多,前些天打电话回家问及中秋过节的准备如何时,父亲只是淡淡一句:“你不在家,就我和你妈妈在家不需要准备什么就这样过吧。”一言在耳,心里,泪水两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南岸,秋渐草凋,明月照得江南岸如白昼胜画,曾经扣问人却是人面随风,桃花也凋谢殆尽。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秋,总是和他的忌日如此的接近,悲欢交错之间,我已经不胜这愁肠欢颜的转换,今年过,与君一别已三年,一千余日成弹指,此痛无计怎消?
  少时玩伴当为终生,缘何中道相弃成阴阳相望?曾经的棋枰当月时空对秋风,而那些曾被我们拈于指间的棋子又该是何等的寂寞?
  读顾贞观《金缕曲》,潸然泪下,“死生师友”,是呀,今夏,闲来时教堂弟下棋,便油然想起幼时你教我的情景,而此时,惟有一杯酒洒地,默默地想你。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感恩于天赐的情感,却又怅然于天南地北的相隔,月圆人不圆,空照江南岸。杨柳飘飘处,孤身对着一潭湖水半波月影,中秋,佳节本是,却无端惹得惆怅满怀。
  晚风满月,欲执手,却是千里相隔,惟有梦里厮见,梦醒后,仍旧惘然。
  欲托雁阵南去时捎得情笺一封,却又知雁阵不过衡阳,黯然,泪滴红笺,红笺为无色。
  相思惨淡,却如何不是恋人模样。恋人,当是小红低唱,洞箫解语,如何要辜负这许多的心思来眺望那如此遥远的远方?
  “北方南方,共用一对翅膀”,对月无言的时候,只有努力的把思念化作同一对翅膀,朝着一个方向飞翔,我知道,总是要有个地方成为我们的家园,纵使天涯远隔断,难阻同心日月长。一切的阻隔,总有终尽的那一天,我们,总有团聚的那一天。
  远方,那个远方,就是我的归期。
  
  在楼下的花圃中,桂花又开了,一树一树的开得那么的绚烂,月华如水,流注天地之间,对月望处,影影叠叠多少年华多少身影,恍惚之间,不知今昔是何年!举杯对月,也有三人,今夜,我不寂寞了。
  江南有月,月照江南,伴着那一轮明月千年华章,对着那一壶浊酒满腹相思,抱着桂香安然入眠。  
  
  甲申年八月初八于南京仙林
  • 上一篇阅读:

  • 下一篇阅读: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