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想过原来我已经三次经过豫园附近,却不知道它就在那附近。
当我从城隍庙绕过街道,突然看到豫园就在面前,我想自己是有点惊喜的,而它那丝毫不起眼的小门更是令我有些惊讶,就这地方,居然是江南最具知名度的园林?
于是从某个小窗口里买了门票,进了豫园。
才进得门,就感觉清幽之气立刻袭来,刹那之间将我的疲乏消弭于无形,只有清凉,还有清净,以及清新铺天盖地在我面前。
面前正是一个小院子,一边是假山,太湖石堆出来的一个假门,在叠障之间有亭台楼阁,青翠树木,一眼看不到尽头,目光一下子被层层隔开的空间锁定,不愿意离开,谁能想象得出这隔壁就是闹市?另一边是曲廊流水,垂柳数棵倚着水边,间有厅房木楼依水而建,真正的是傍水而居,唯一不足就是那水应该是人工挖掘出来的小水塘罢了,但那水在园内互相通连,竟也成了流动的水,又因里面养了许多的锦鲤,池水中间加了人工的搅拌器,居然有些清澈,显得意境深远。
那路并非全是石头铺就。还有些以瓦片竖排而铺就的,这种铺法我已经在江南多次见到了,那瓦片本就有些弧度,这么铺来,倒是很有曲线之感,而且它还有几个妙处:一是雨水来临,就顺着瓦片之缝流了下去,那路面上是见不到水洼的;另一个妙处是瓦片如线,可以做画,圈、点、线的运用都浑然自如,在路面上做出一些花卉图案,更增乐趣。
我就在那园子里缓缓行走,手里摇动着先前在城隍庙买来的绢布折扇,在空间交错之间,似乎又回到明清时代,赏鱼,感受清风,享受荫凉,品足论道,想象着前朝那些文人雅士在炎热的午后,相聚于此,泡出一壶龙井来,于是在清碧幽雅之中,谈笑风生,多少快意。于是有几句诗句轻轻地显现:坐看浮云过眼际,笑听流水悠闲意;难得午后有清心,一曲雅琴陋室里。
在豫园里行走的人不少,大半是老外,他们在行进中不时举起相机,喀嚓连连,那是中国古文化对他们的吸引与折服;在古戏台那边有个摄影处,我居然看到店主招徕的方式是老外着上古装上了照片,那些男女老外穿上戏袍,或兰花指、或折扇在手,眼波流转、笑颜如花,只有真性情流露。
豫园并非很大,比起北京的众多皇家园林来,豫园不过是袖珍的佳品。但是正因为袖珍,所以豫园就在布局中用尽了工夫,于是回环的走廊、通连的流水、奇巧的假山、清幽的楼台、别致的花草将园子隔出无数精美的空间,随处站立都可入景。这便是江南园林的妙处了,虽小但雅,奇中见巧。
而随处可见的精巧的砖雕、精美的家具、精致的木刻和众多名家书画互相辉映,这园林便更具文化韵味了。
就在豫园中行走,穿过回廊,进得亭阁,临池望鲤,近兰闻香,把玩园中起名之意境,欣赏室内书画之雅趣,谁能想象得出上海这喧嚣城市中会有这极雅之所在?
于是叹服造园之主人潘允端来,造得这样一园林,该是费了多少心思?在闹中求得一静,想必是他回归山林的情思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