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历史上有众多名园,随着星转斗移,或湮没无闻,或难以觅迹。唯独沈氏园,历时八百五十多年,至今遗址犹在,旧貌新颜。原因何在?诗人情结。
沈园为宋代沈家私人园林。爱国诗人陆游爱情的欢乐和悲哀,其梦断魂萦、牵肠挂肚的情结,便是借沈园以寄托的。
那首著名的《钗头凤》,就是以痛彻肺腑之词,暗示读者,陆游与唐氏这结婚前和结婚两年被迫仳离之前,是经常到沈园来游赏的。其时,陆游家住市内斜桥中正坊,离沈园四五里路,而沈园处于城郊结合处,为当时名园,正是陆游和唐氏赏心悦目、情投意洽、互吐衷肠之地。
此后,陆游有关唐氏的诗作里到处可见沈园的痕迹,如:《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沈园》、《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城南》、《春游》、《禹寺》等,均情结于沈园。
陆游于孝宗淳熙十六年第三次遭何澹之流的弹劾,诏罢官,返故里,时年六十五岁。此后除宁宗嘉泰二年入都修史一年外,一直蛰居三山别业。虽然陆游的爱国壮志老而弥坚,但毕竟感到身不在位,难尽其责了:“河洛未清非我责,山林高卧复何求?”这样的心态,当然会加倍思念为自己的事业而甘愿牺牲爱情的前妻唐氏。
《沈园》二首作于唐氏逝世四十周年。我国文化传统逢五逢十特别重视,陆游在“梦断香消四十年”之际重到沈园,决非偶然。诗人不但牢记唐氏逝世之年(1159),而且悼念之情更加强烈而深切,以移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对唐氏的深情。此外,还有《城南》、《十二月二日夜梦沈氏园亭》、《春游》等追忆故人的诗作。
人生转入晚年以后,陆游倍感人生中心心相印的爱情的重要。当晚年重游沈园悼念唐氏时,陆游是怀着歉意与懊悔的:为了事业,屈从母亲,失去人生最可宝贵的爱情。在他心中,唐氏是美丽且心心相印的知己,她在生活上才情焕发,而且在政治态度上跟自己一致。这一沈园情结,实际上将人生爱情和爱国深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后来的诗人们也相当理解和敬佩陆游的沈园情结。在孟的《春波桥下怀陆放翁》,舒位的《书剑南诗集后》,邵纬的《过沈氏园怀陆放翁旧事》,姚莹的《镜湖棹歌》,邬鹤征的《春波桥》,范珍的《过放翁沈园》,张桂臣的《沈园》里,我们都可感受到。
诗人们将沈园,尤其是沈园内的春波桥,跟陆游与唐氏的爱情悲剧紧紧联系在一起。有的诗人将同情之意直接用“恨水”、“新怨旧恨”、“两地伤心”、“幽恨”、“断肠”、“怨凤钗”等词语表露出来;有的诗人竟将春波桥称之为“第一无情是此桥”;有的诗人径称沈园为“放翁沈园”。因此,沈园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人园林,而是具有陆游情结这一文化内涵的园林了。
诗人们对陆游与唐氏的爱情悲剧寄予了无限同情。在他们的诗中,比陆游为焦仲卿,比唐氏为刘兰芝,认为这是历史上《孔雀东南飞》爱情悲剧的重演,充满了对他俩诚挚爱情的歌颂。
诗人们来到沈园,自然会联想到陆游为唐氏题壁的《钗头凤》,联想到陆游在沈园所写的七首诗,以至于化陆游的诗意词意为自己的诗句,使诗人们的悲愤更加深沉,诗情和识见也得到升华。他们的这些诗词与沈园已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沈园情结”其深入人心已到了何等程度。
天下园林多矣。具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沈园有幸!经绍兴市文物部门的不断修复,沈园目前已基本上恢复宋代园林的原貌,成为集人生爱情和爱国深情于一体的宋式园林。若陆游与唐氏有知,当可笑慰九泉了。
作者: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