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一名具有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园丁,在教育岗位上她辛勤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她一直担任学校中基础较差班级的班主任,从事着最烦琐最平凡的工作。她在这个岗位上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工作着。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她成了后进生们的良师益友,成了家长们的精神支柱。
学生需要引导,需要一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教诲,而不是那种粗暴的训导。因为成功的教育在于用理性智慧让学生心悦诚服,慢慢地改变他们原有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也即教育在于潜移默化,在于春风化雨。只有学生有自我意识发生变化,他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里仅采撷其中几例个案加以说明。
2001届毕业的小潘同学,是位特殊学生,母亲生下他后一走了之,父亲由于没有工作也抛弃了他,因此他从小就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他,奶奶去逝后,这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就有一个未结婚的伯伯带着他在集体宿舍过日子,从小没有父母的爱,跟着整天喝酒的伯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对读书一概不感兴趣,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坏习气一学就会。接班后,他经常会这样:还没到放学时间,就翻墙出去吃饭,吃好中饭马上去游戏机房,各门学科测验成绩都是个位数。面对这样一位学生,吴老师首先以母爱呵护他,对他耐心教导是她的宗旨。每次的教育,吴老师从不讽刺、挖苦他、不岐视他。她时常想:再差的学生也有自尊,每次进她办公室,吴老师时常用自己的毛巾去擦他额头上的汗(因为他喜欢打蓝球),然后叫他坐下,心平气和地跟他谈上课纪律及作业完成情况,甚至谈些家常事,时间久了,他看到吴老师的这些举措,有时会脸红。小潘热爱体育运动,时常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荣誉,热爱劳动,班级每次大扫除,他都干得满头大汗,吴老师会及时表扬,并鼓励他把这些苦干精神用到学习上去。经过吴老师的耐心教育及他自身努力,小潘同学顺利的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学校。
让学生走进自我管理的大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使命和召唤。2003届中的女同学小于,原班主任反映,这位学生经常同社会上一些小流氓勾搭,经常逃课,上初一时连续三个晚上睡在外面不回家,学习成绩班级倒数一、二。面对这样的学生,吴老师多次家访,得知小于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跟着妈妈过日子,妈妈在海盐上班,每周回家一次。平时,外婆来住几天,外婆一走就没人监护。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吴老师经常把于同学带回家,视小于就如同自己的女儿,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吴老师还经常与其外婆沟通。平时作为班主任还在学习上激励她:"妈妈在外工作很辛苦,为了你,她想多挣些钱,而你这种行为及成绩对得起母亲吗?作女儿的你,有志气的,就是在学习上跟人家争;生活上艰苦朴素,不跟人家争;在学校争做一个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女儿。"每当她有进步时就鼓励表扬他。记得有一次她物理考了四十五分,老师就在班上表扬她,事后她不好意思地问老师:"吴老师,我考了不及格你干吗还表扬我?"吴老师说:"这四十五分对你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只要你努力,再加把油,下次定会考个及格。其他学科也不例外。"的确,该生在初三毕业考中以450分的成绩录取在浦东一所商业学校。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如今又迎来了一届新生,吴老师深信:只要师生相互理解,再坚硬的冰也会熔化成水。她坚信,她现在所带班级的学生到2005年必将品学兼优的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