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浇开“幸福花”
北京现代职业学校 李娟
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热爱学生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的未来的体现。热爱每一个学生就是让后进生与优秀生一起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具有思想感情。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之本,这是老生常谈,也是“老生必谈”,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从事班主任工作24年,深深体会到: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可以说,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爱优秀生容易,爱后进生难,容易的事人人能做,难的事要求我们努力去做,越难越要做好,这才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要用自己的爱浇开这些特殊的小花。
一、爱产生极大的教育力量
后进生由于受到指责和惩罚多于赞扬和鼓励,所以他们往往对教师存有戒心和敌意,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比较敏感,常常认为别人对他们轻视和厌弃。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你只是偶尔关心他们一两次,他们常常会认为你的关心与爱是虚假的。所以班主任对后进生的爱要持久而真诚,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心,对待后进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真正打开他们的心灵的大门,要靠我们的爱心和耐心。
去年,我接了一个新班。该班学生T某曾受两次严重处分,但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一次校运动会,同学推举他为运动员,他非常高兴,准备为班级争光。但是,就在这时出了问题。一天下午第三节课T和班里三名特长生去体育组开会,但20分钟后其他三名学生回来了,就是不见T,我立刻派班长到体育组找。班长回来说没找到。我急了,心想马上比赛了,决不能出问题。我和体育组的洪老师立刻冒着大雨去找,终于在一家游戏厅找到了他。当我们浑身湿透地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愣住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老师会为20分钟的自习课冒大雨找他。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回去找洪老师谈话。我知道立即批评效果不见得好。果然,回校后他主动向洪老师承认了错误。那天晚上9点多钟,我从家里出来,刚下楼,就看见T在楼门口,看见我,他只说了一句话:“明天我一定破记录!您和洪老师等好消息吧!”他果然破了记录,取得了优异成绩。我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可能还会出现反复,但作为班主任,我会用最大的爱心与耐心继续帮助他进步。
二、爱帮助我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对于班主任来说,正确的教育方法绝不是自发地产生的,除了靠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外,还要不断地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然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爱”字。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可能离开教育情感的投入。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动人于外”——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教育活动都证明了这一点。
一生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后进生就更不用说。后进生犯了错误自卑心理加重,这时感情最脆弱,老师的批评往往会触动他们心灵中最大的最敏感的痛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陶行之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学生犯了错误,一定要批评指出,可怎样批评,采取怎样的方法大有学问。
我在工作中,坚持以“爱”为教育的出发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把爱放在重要地位。这样,在学生出现问题以后,我就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我接三(4)班的第一天,两名同学放学时才来报到。对这两位学生我没批评,而是和蔼地告诉他们明天开学典礼的时间和几点要求——穿校服,带领带。这时一名干部附在我耳朵小声说:“您甭嘱咐,他们不会听您的话的。”原来这两位学生不但从来没有穿过校服,更没有打过领带。一问原班主任果然如此。为了使每个学生在新学期一开始便严格遵守纪律,开一个好头,晚上8点我分别拨通了两位学生家的电话,婉转地再一次通知他们准时到校并穿上校服。为预防他们不打领带,我准备了两条领带,以备万一。
第二天,学生们整齐地站在操场上,没有一个迟到,但我一眼就看见有一个学生(就是昨天报到迟到中的一个)没带领带,我快步走过去,声音带着埋怨说:“领带忘记带了吧,我就知道你丢三落四,我给你带了一条领带,快系上。瞧,咱班多整齐啊!”他两眼愣愣的,脸憋得通红,半天才接过去,旁边的同学都会心地笑了。
这以后,我们班每次在校级活动中都是动作快、静、齐,服装整齐划一,赢得了领导的好评。班集体每次提出的要求同学们都能自觉地遵守。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班主任对后进生的管理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爱。
三、爱使严有了根基
强调热爱后进生,绝不是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搞无原则的“爱”,而是要处理好“爱”与“严”的辩证关系。没有“爱”就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同时,没有“严”,“爱”仅仅是一句空话。
胡可(那两名后进生中的一名)不喜欢学习珠算,进了职业学校,连加法都不会打。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提高学习珠算的兴趣。开始时,为了不引起他的反感,我不强迫他打珠算,每次珠算课我允许他不打,但我总把算盘放在他的桌子上,让他看别的同学打算盘。没过多久,我让他试着打一些最简单的,比如,一加一,二加二……烦了就放一放。慢慢地他对珠算不那么反感了,开始有兴趣了。这时,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天中午12点30分准时拿着算盘到办公室练习打珠算。虽然,有时我有事不在办公室,但对桌的杨老师告诉我胡可每天都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就这样,我用爱和耐心转变了一个学生,这一转变对他将来的生活也许会起很重要的作用。
“严”,要合理,要适度,要有余地。如果一开始为了提高胡可打算盘的水平,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弄不好,水平提不高,反而使他丧失信心。这样说不是任其发展,放任自流。这可以算寓“爱”于“严”之中的例子。
人们常把老师比作母亲,比作园丁,母亲对于有毛病的孩子会更加精心地关心、爱护、教育,园丁对于受虫害的幼苗会格外照顾。所以,对于后进生,我们自然也应该“偏爱”,以深厚的感情去关心、爱护。这种爱不仅是生活上的体贴和照顾,而是从育人的高度产生的爱,这是一种诲人不倦的爱,是造就一代新人的爱。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时,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我们就可以期望一代一代的人才茁壮地成长。
(责编 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