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偏爱与溺爱
        ★★★
【字体: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偏爱与溺爱
作者:1900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4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偏爱与溺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主要神圣职责,并不在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在对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而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关键首先就是对学生的爱。教育者不热爱儿童,教师不热爱孩子,就如同歌唱家没有嗓子,音乐家没有听力,绘画家没有色感,即便是有浓厚的教育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都将会无用武之地。教师的工作决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在与学生不断地进行心灵与情感的接触中传授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地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但是仅有爱还是不够的,明智的、正确的爱是必须建立在真诚而炽热的情感及智慧和思想丰富、情操高尚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明白这个道理,也具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却未能领会爱的真谛,往往事与愿违,长此以往便心灰意冷了。再这里简要谈谈教育中几种常见爱的误区。

(1)   偏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最崇高最无私的爱,但我们有一部分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着偏爱。在学生看来偏爱就是偏心,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偏心都是深恶痛绝的。一方面,不被教师偏爱的同学自然对教师感到不满;另一方面,被教师偏爱的学生往往易被其他同学孤立,久而久之也会对教师不满。因此偏爱的危害性是极大的,是和谐师生关系之大敌。教师的偏爱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偏向成绩优秀的学生, 这是最常见的偏法,也是大多数教师的通病。爱材之心,人皆有之。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这种希望又大多寄托在优秀成绩学生身上, 从这一点来说是无可厚非。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爱优秀学生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工作的成绩是以学生成绩来衡量的,资金和晋升都与此挂钩。从这一点来说这种偏法未免是出于一点私心。

2、偏向与听话的学生。因为这类学生好教, 不会给教师带来任何麻烦,有时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在传统教育下,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种偏爱有助于形成好的班风, 是对遵章守纪的肯定。但处理不好则会使学生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教师难以听到反面意见,不利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培养也是大为不利的。

3、  偏向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和有背景的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受到了污染。如果说某些家长出于体谅老师的辛苦和对老师教导自己孩子的感谢,偶尔请老师吃吃饭或者送点小礼物,倒也算不了什么。但在实际上这些家长的操作, 其目的或效果却难免便了味。一方面有些家长这么做目的就希望老师多些关照 如再桌位安排或课堂提问给予他孩子某些特权。另一方面,部分老师也有意无意对这些孩子产生了偏爱。不管是碍于情面或出于私利都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它不但污染了师生关系, 对部分学生造成了伤害,而且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学会了势力,这是应该杜绝的。

(二)溺爱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的爱是明智的爱,有益于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有利孩子健康成长的爱,与那种动物本能和不明智的溺爱,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溺爱是我们教师应当摒弃的,它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感之大敌。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消除,否定了教师领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之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灌输学生给弄成烧鸭。(《陶行之全集》卷3,第374~375页)这里谈的第一种错误倾向就是溺爱。溺爱在初期往往易被表面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面纱所遮掩。但时间一长,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甚至一发不可收拾,情况比那种没有情感投入的严厉管教都更糟。教师的溺爱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与学生关系处得过近 ,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过分淡化了师生距离,甚至与学生之间称兄道弟,在校园中也与学生勾肩搭背,这使得青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毫无威严感,   有些学生,尤其是顽皮学生便有恃无恐,乘机捣乱。这种师生关系在学生没有出问题是还好说,一旦学生有违规违纪现象,教师需要板起面孔来批评时,学生的心理便难以接受,并可能由此造成抵触情绪。

2、不注意细节问题的处理。我们往往把做操、扫地这类事情看成芝麻绿豆小事,认为除了学习其他都不重要,   因此放纵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违纪。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集体主义和纪律性的形成,使自由散漫的风气得以滋长。这个问题,如是在班风形成的初期就没有处理好,必然会造成一个烂摊子,   纵是教育能手也是回天乏术。

3、原则性不够分明。该严格要求却没有严格要求。该表扬的不表扬,对遵章守纪者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同样,该批评的不   批评或轻描淡写也会挫伤遵章守纪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对正面事例鼓励的同时也对不良现象予以坚决处理,才能够实现班集体的和谐。

对学生的爱必须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丰富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沉愚昧无知等,是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的。因此,当我们决定做一个热爱孩子的老师时,我们就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深入的了解孩子,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以吾日三醒吾身的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他们。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爱才能算得上是牢固的。只有老师热爱学生,学生才会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也只有我们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乐意为之奉献终身,真正热爱我们的学生并不断地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走出教育中爱的误区。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