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倾注人文关怀,开启心灵锁钥——浅谈班级管理中困难生的转化
        ★★★
【字体:
倾注人文关怀,开启心灵锁钥——浅谈班级管理中困难生的转化
作者:袁德虎    文摘来源:四川省绵阳普明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但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个水平参差不齐的班集体,尤其是必须面一个令人头痛的学生群体——困难生(即差生),他们或是学习困难,或是表现不尽人意,人数虽然不多,但能量极大,是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中的最大障碍。如是说优生是明亮的珠欠,那么困难生则是暗淡的泥沙,虽其貌不扬,若有蚌母的调养孕育,成为光华四溢的珍珠亦非难事。故转化困难生,开启其心灵之锁便成了班的级管理中一项具有普遍性、长期性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就更显重要。
    一、困难生形成原因及表现
    1、智力因素的影响
    先天缺陷或后天制约造成学生智商低下,表现为理解迟缓、记忆差、思维,表达混乱不齐。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①基础差、缺乏信心,多为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
    ②学习方法陈旧、迁移能力差。主要靠机械记忆学习,不会反三,触类旁通。③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多为单亲庭,或父母文化低或有恶习(嗜赌、酗酒、粗俗尚武等),居住环境,学习环境不安定,有坏人影响,不健康书籍和影视影响。他们常常性格内向古怪,偏激,自卑、厌学,逆反心理严重,自制能力极差。
    这些因素在大程度上制约了困难生的进行和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倾注人文关怀,开启心灵锁钥
    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转变困难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倾注人文关怀,师爱付出与流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合作心灵沟通的过程。它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
    (一)热爱、理解、尊重
    困难生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移山倒海在感受,是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不可爱的孩子则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倾注,他们像弯曲枯黄的幼苗需要雨水,需要阳光。人是有情感的动扬,只要教师施以关爱,真心对待,了解其心灵,体贴其忧愁,排除其疑难,动之以情,孱弱的枯苗有沃土滋养也必能迅速成长。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也在所难免,毕竟“金无赤足”。对困难生出现的学习上的差异,行为上的差异甚或严重的行为过失,教师要学会设身处地正确认识理解和诱导,要站在“人”的角度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可取之处应予及时肯定,切不可以“恨铁不成钢”,用过激的言行刺伤他们的心灵,甚或体罚或变相体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破罐破摔”。爱默生曾中肯地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我班有一位叫陈翔的学生。来自家农村,父亲打工惨死,母亲体弱多病,加之基础差,性格内向偏执,还染上吸烟恶习。我通过观察和家访发现该生本质不错,平时经常找他谈心,问寒问暖,动员学生为其损款,鼓励上进,上课抽问也多加鼓励,一年下来,该生改掉陋习,学习由末几名进入B优,还当上了班干部。
    可见,对学生的热爱,理解与尊重,实际上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情感氛围,有利于他们自身的矫正,其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也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二)平等、民主、开放
    传统的师生关系看着“师道尊重”,教师站在“天、地、君、亲、师”的神龛上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之感。上课下课板着面孔,背着手,不流露一点轻松,不奉献一点微笑,学生敬畏有余,亲和不足,班级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给学生尤其是困难生增加了心理负荷,不用说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就连起码的师生关系和班级凝聚力也很难维持。
    平等、民主、开放,不仅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效应建立的基本保证。高中生思维逐渐成熟,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需要有自己生活的空间,有自己发挥的舞台,有自己渲泄的场地,民主、开放、宽松的氛围对于心理脆弱、自卑、压抑、逆反心理重的困难生尤为重要。
    “人生而平等”,师生、生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是朋友、兄弟、姐妹的关系。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而非主宰,应自觉融入学生之中,不能端架托大。优差生也没有永恒的尺度,不能用考试评比,排名排座等方式设置鸿沟,这样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但更多的时候则是让困难生自暴自弃,适得其反。
    民主、开放既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班级管理中。虽说“严师出高徒”,不严无以正风,不严无以养德,不严无以束纪,若对“屡教不改”的困难生只严不宽,一有风吹草动便予惩处,反而易激发对抗情绪。课堂上遇到问题,应交给学生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言之成理即予肯定,不唯师,这就激发了困难生的学习、参与的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班级管理中,班规制定、干部选任、评优评教一律让学生参与、监督,也给困难生一展身手的机会,就形成了一种民主、开放、融洽的氛围。
    工作中,我常深入学生中,与他们打成一片、休息时一起讨论、打球、钓鱼、爬山,并时时诱导,效果良好。
    (三)帮扶和谐共振
    “十个指头有长短”。困难生则是那最短的一根指头,“一花独放不是春”,光靠班上的优生建不好班集体,更多的困难生则需要爱心奉献,人文关怀,促使其共同前进,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才是佳境。这就需要教师对困难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动态、理想、学习、表现等有清楚掌握,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的做法是,将困难生分类,建立“爱心帮扶”机制,优生与困难生结对,科任教师、班主任与相应困难生结对,随晨关心他们,构成磁场效应,合力共振。一年下来,我班十一名困难生有三名进入B优,三名进入C优,有两位同学在省级作文赛中获奖。
    结束语
    杜甫有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永远需要懂得心灵教育的艺术,用阳光般的爱温暖困难生,关注他们、尊重他们,创立平等、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多些人文关怀,让他们以老师,同学身上获取信心、力量和挑战困难的勇气,从失败中站起来,一步步向成功迈进。如此,我们的素质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明天就有希望。
 
邮政编码:621000
联系电话:13778006601  08166904901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