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活动的三个“结合”
烟台市牟平区新牟小学 崔远红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为改变以往德育工作仅仅依赖空洞的说教和粗暴的灌输的工作方法 ,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化研究”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班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许多同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实践活动中,我注重做到了以下三个“结合”:
一、评比与活动相结合,激发参与兴趣。
学生是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对这一活动的理解和参与将直接决定着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达成度。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至关重要。
1及时表扬,以点带面: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学校都通过校会对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给予表彰奖励,并且颁发“实践活动小标兵”奖章。例如在模拟实践“我是交通宣传员”活动中,我班的杨丰忆同学表现十分突出,连续坚持一个月晚学后到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宣传交通规则。在校会上,大队辅导员为他做了精彩演讲,并给予他“光荣小交通宣传员”的称号。这样以点带面,更好的调动了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及时总结,及时评价:班级开展评比活动,设置评比台。班主任利用晨或班会及时对活动总结、奖励、鼓励。每天早上晨会十分钟,一半以上的时间要用来询问学生的活动情况。例如在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动中,教师利用每天的晨会可及时询问:“你昨天在家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根据学生自己做事的多少,颁发“勤劳的小蜜蜂”奖章。每周末,评一评谁的的小蜜蜂最多,本周谁就会得到一枚“勤劳的大蜜蜂”奖章。本月末再比一比谁的大蜜蜂多,谁就可以得到最高奖项“劳动小金星”。另外每月举行一次“劳动小能手比赛”,即举行叠被子、洗衣服、擦桌子、拖地、钉钮扣、整理书包等等比赛活动。通过比赛可以检验学生活动的真实性,避免个别学生因虚荣心而盲目回答老师的询问。对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劳动小能手”奖章。诸如此类的评价形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性,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愉快地受到了德育。
3、开辟“小演员舞台”:有一些实践活动是在家进行的,光靠老师第二天的询问远远达不到活动的目的。我们可以利用课间活动在班里开辟“小演员舞台”,让孩子们到台上表演一下自己是怎样进行活动的。例如在开展模拟实践“我家来客了”活动时,我们就让孩子进行表演。一位同学当客人,另一位同学当小主人。在坐的各位同学当裁判,评一评哪些同学不仅做得好而且演得好。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哪些同学在家实践活动的好,哪些同学实践的还不够。针对情况表扬总结,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模范小主人”的称号,对做得不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和监督,使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评比活动要开展得有头有尾、认真扎实,力避龙头蛇尾、敷衍了事。通过类似评比活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为活动开展的长期性奠定了基础。
二、学校与家庭相结合,提高活动实效。
家庭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创设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适时地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更能有效的达到德育目的。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家庭学校联系卡”,定期开展咨询、互通信息:联系卡首先向家长讲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铲除家长因溺爱子女对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实践活动的内容的各个项目、活动范围、程度,达到的目的结果等等。家长认真填写完这份卡后再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这份卡的填写便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实践的情况。针对情况可以查漏补缺,及时表扬引导。对认真填写、积极配合、实事求是的家庭,学校授予“先进家庭”的光荣称号。
2、成立家长联谊会:在会上家长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谈心。让实践优秀的学生家长在会上交流经验,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通过交流,大部分家长感到是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3、定期举办家长子女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家长和子女可以恳心交谈,平等对话。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使家长理解孩子们的心声。孩子们可以向家长提出有困难的地方以求父母的帮助,使孩子感到家长在关注支持他们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信心十足的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这些评价形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三、学校与社区相结合,深化活动目的。
社区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另一重要阵地。相当一部分实践活动(例如“我是尽职尽责的小楼长”、“我是交通宣传员”等等)都是在社区进行的。优化社区大环境,有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对我们的活动达到德育目的具有非同小可的影响。
1、与社区委员会取得联系:与学生居住家属区的居委会取得联系,部分社区实践活动就让居住区的工作人员组织管理,并把小学生的实践表现与家属区评选文明家庭联系起来。教师定期到家属区进行调查访问、指导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家属区评选文明家庭的参考依据之一。教师再把评估结果在学校公布,选出实践活动进行最好的学生居住区,给予“文明居住区”的光荣称号。
2、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除部分学生有固定的居住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居住得比较分散,这就给教师了解活动情况增加了难度。于是我们聘请离退休干部、英模人物、解放军战士和科技人员兼任校外辅导员,来参与我们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学校定期召开校外辅导员会议,我们可以从中调查到实践活动得开展情况。针对校外辅导员的汇报情况,再评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由校外辅导员颁发“实践活动小标兵”奖章。以此提高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性,深化实践活动达到德育的目的。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德育工作“生命线”地位的重要举措,只有有效做到三个“结合”,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真正提高德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