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试论加强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
【字体:
试论加强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作者:孔凡忠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7

试论加强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黄梅中学(一般初中)     孔凡忠   邮编:212426

提要:教育要面向未来,为适应未来社会交际的需要,基础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创造一定的平台。言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培养:综合性策略、情境策略、合作策略、开放性策略、虚拟策略。

关键词:言语实践、综合性、情境、合作、开放性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我们现在正处于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随着我国加入WTO,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与不同的人交际,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们的需要。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代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还要具备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语言的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非同寻常。

教育是应学习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它绝不是从外部强加与学习者的东西。教育必须从学习者出发,必须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绝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组织。有计划、有方法的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并不违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

1、综合性策略

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善于突破学科本位,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言语的实践是一种综合性活动。学生在一次言语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方面的技能,以及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人格养成的有机结合。譬如,我们设计这样一个专题训练《在森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水平,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脱险”:

你参加一次夏令营活动,来到一个大森林,可是你却和同伴失散了,面对野兽、黑夜、饥饿、迷失方向等多种困难,你将怎么办?

这个训练题的设计对学生的训练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学生在完全虚拟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其次,它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独立生存的创造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冒险精神等;再次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技能;最后,这个言语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应用已有的地理、天文、动物、植物等多方面知识。

再如,当前的语文考试改革人文性趋于增强,二00一年镇江市中考题要求学生以“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道作文题要求学生具备社会、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激起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可知命题者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的用心良苦。

言语的实践活动超越了语文学科自身,实现了课程的均衡性和综合性,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学校与社会等众多领域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2、情境策略

言语实践能力要善于培养学生,依据情境运用语言的能力。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之中,为了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进行的。

语境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话题。“学习语言的人用母语交际的能力早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他已懂得自己能用母语做些什么或不做什么,对于母语的作用何在,至少也了解一部分”(哈利迪),因此在言语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别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意向,输出自己的信息。他不是教别人应该说什么,而教别人怎样说”。

规定一个语境就是提供了一次完整的言语活动。皮特·科德在《应用语言学异论》中指出:“听话者、说话者,他们之间的接触,所用的一套语言代码、背景,话题和信息形成这七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言语行动的中心,也就是整个言语活动目标所指向的那个言语环境的因素。

从功能的观点看,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任务要去完成,而后教师对这一任务相对来说是无力相助的。教师有效地提供给学生言语的情境,“由他们自己从中发现言语行为的规则和惯例。我们关心的是不仅要教会他能说出正确的连贯话语,而且也要教会他能有效地使用语言,与人交际,并且起某种社会作用。”

语文教学可以引进情境对话机制,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对话,如设计看病、访友、甚至法庭等各种情境。也可以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情感相机设计语言情境“激活”学生的言语源泉。

譬如,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语言环境:

读朱自清《背影》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不都是什么伟人,他们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然而那为儿女操劳、伤神而微驼的背,花白的头发,粗糙的大手……无不令儿女感动。你父亲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对父亲说什么?

很显然,这个语境可调动学生的情感功能,从而使他们组织语言来向听者诉说自己对父亲的情感。

“言语发送活动,实际就是作者和说话人不断地适应语境,生成言语的过程。言语的接受活动,实际上就是读者和听者依据言语成品,不断还原语境,理解语意的过程。”

学生结合语境,运用语言,从而形成言语表达能力。

3、合作策略。

未来社会是一个交际的社会,学校的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机会。言语的交流是双向或多向进行,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的特征,言语功能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实现。说到底,语言只能在使用语言的交际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一部《英语》教科书的《导言》第一句话就是:“这是一本要求活动的书”。言语的实践活动必然具备了合作性功能。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与同学、父母亲、家庭成员、亲戚及至社会上其他人之间的接触交流,要让他们明白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没有合作,就没有语言的表达。

同时如果我们在语文课上经常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形式,就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讨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组织语言,阐述看法。他们或者说,或者听,或者辩,或者记,这样有助于养成“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以及在实践、合作中逐渐养成与他人共处,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良好品质,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知识和技能暂时较差,容易害羞的学生,合作学习给他们更多一些尝试学习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4、开放性策略

开放性的言语实践活动主张树立大教学资源观,要善于在课堂与社会生活、自然世界,与未来等之间的实践活动的桥梁;又要开放对学生认知情感等的束缚

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它是丰富多彩又神奇奥秘的,同时也充满着真、善、美、假、丑、恶。传统教学将教学狭窄地限定在教科书和课堂上,过分追求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的完整性,忽视与现实的联系,与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的联系,言语实践训练如果完全封闭在课堂里进行,那么,我们只能造就出一批只会“纸上谈兵”的饶舌者,或者是某种思想的传声筒,这是对个性和创造力的扼杀。开放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则是主张树立大教学资源观,主张要把教材、教参等生成性资源以及课堂与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及素材性资源有机整合,使语言实践活动变得开放而有活力,这样不仅在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开放性策略促进了学生自力主动性地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教师不必给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呈现出来的各种情态贴上标签,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中应该放弃一些想当然的控制方式,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大胆直言的机会,让他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各种社会现象与问题,让他尽情尽意言之。

5、虚拟策略

教育活动必须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来学习新知识,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新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在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即使是模拟的而非“真实的”社会实际,对改善教学活动也大有益处。

鲁迅先生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同样,没有拿来,教育也不能自成为新教育。

美国牛津英语教程第一册《在岛上》的专题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在岛上》言语实践专题(图画、图片略)

1)“在我的岛上”,提供了三个岛屿的6幅图画。

2)“旅行伙伴”,提供5个学生照片和材料。

3)“装备”,提供两幅列有各种器具的图画。

4)“在岛上生活”,提供7幅图画,说明在岛上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这个专题,让学生进入虚拟的岛上游历,通过虚拟游历中的说、写活动来加强言语实践活动。不难看出,这道专项训练的资料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言语实践活动,而对这道题目,学生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浮想联翩,言语的表现欲也是呼之欲出。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放眼未来,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切实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参考书目:

1《洋思教学模式》(李如济/主编)

2《语文教育展望》(钟启泉总编)

 

3A Disk网络硬盘